北考网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十三篇))

时间:2023-06-10 01:10:35 文/刘莉莉 读后感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阿富汗,一个久经战乱、充满人性邪恶的地方,也是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乡。他们喝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在同一片草地呼唤出第一个名字,甚至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从小,他们就喜欢追逐风筝。然而,也是风筝改变了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

  小说中风筝既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象征,也是正直、善良、诚实的代表。对于哈桑而言,风筝就是对主人的忠诚;“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忠贞不渝的誓言。对于阿米尔而言,风筝就是父亲的信任;追风筝的人看似哈桑,实质上最终追得风筝的人却是阿米尔。“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作者用这样诗性的语言在告白主人公的美好心灵。

  掩卷沉思,恍然大悟,其实每个人的“风筝”各不相同。对于我而言,“风筝”就是一种需要以心换心的真情。在少年成长的旅途中,或许这种感情是友谊,或许是亲情,抑或是其他……我想追求的不是亲朋对我的付出对我的好,而是我和朋友亲人之间真心相待,彼此信任得到快乐。

  在追逐风筝的日子里,阿米尔和哈桑历经了太多的血腥,遭受了太沉的苦痛。最终阿米尔获得了救赎,追到了勇敢正直责任和良知的人性美。生活中总有一些朋友,不是因为觉得彼此投缘,不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不是因为彼此需要才交朋友;而是为了某种利益的维系,结果朋友成了互相利用的代名词。读罢《追风筝的人》,始终萦绕我的耳畔的是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心灵真诚的感动,久久难以平静。多么希望我们人人能拥有彼此真心相待的亲情友情,若如此,生活会有多幸福啊!

  “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句话足见哈桑对他主人无比的忠诚,甚至愿意不顾一切帮主人追回一个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或许,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真心、真诚相待每一个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愿我们都是生活中追逐真诚真心这只“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在六年级的时候我妈就给我买回来了,原因很简单:这本书情节扣人心弦心弦,更是因为书中故事真实,震撼人心。

  读完这本书,心灵已经被洗涤、被震撼。战争,种族清洗在我们现在中国儿童的眼里是多么遥不可及,但在我离我们很远的东亚,战乱不断。书中的阿米尔和哈桑是情同手足的朋友,但实际上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因为哈桑是哈扎拉人,所以哈桑十分招人排斥。(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兔唇。)

  ……

  哈桑和阿米尔的故事,让我想到一句话:真心的朋友是在你离开时哭泣,虚假的朋友是在你哭泣时离开。用这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知心都是赤诚相待,而虚伪的朋友都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漠然离开。阿米尔难道不是这样吗?就是阿米尔虐哈桑千百遍,哈桑还是会待阿米尔如手足,为他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与他的朋友哈桑之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阿米尔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一个富人社区中的富裕家庭,是当地身份显贵的普什图人,哈桑则是阿米尔家仆人阿里的儿子,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哈扎拉人。身份悬殊的阿米尔和哈桑却是好朋友,他们秉承着“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的纯朴念头,两个人经常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一起恶作剧,一起快乐的追逐风筝,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还是让我从阿米尔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哈桑开始吧。虽然哈桑对阿米尔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阿米尔却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伤害他,背叛他。阿米尔的行为确实可以称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发自内心的原谅他。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阿米尔,他懦弱、胆怯、过于敏感、满心嫉妒,但也正是这个阿米尔,内心柔软,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对自己无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无法抗拒的诱惑和无法言喻的苦痛而对最忠诚的哈桑作恶的同时,他一生都为此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直到他历尽千难万险,了解了身世的秘密,设法收养了哈桑的遗孤,他才得到了最终的救赎。

  然而一切在他们12岁那年的冬天发生了变化。在喀布尔的冬天,当地有一个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目——斗风筝比赛。这个比赛比的不是谁的风筝放得高放得远,而是比赛谁的风筝能摧毁别人的风筝,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似乎是天生为这个比赛而生的,阿米尔是斗风筝的高手,而哈桑则是追风筝的高手。为了赢得这个比赛,为了赢得父亲的重视和刮目相看,阿米尔无比渴望赢得这个比赛,以此改变自己在父亲心中懦弱无能的印象。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爱的救赎、宽恕勇气的故事。主人公从一个自私、懦弱、心胸狭窄的人通过生活的经历和洗礼,走上了爱的救赎之路,最终成长为一个敢于担当、正气、有责任心的男人。

  风筝,这本书的主线,是亲情、是爱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诚实,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

  午后阳光总是温暖而舒适,我又再一次寻找着熟悉的足迹慢慢摸索着那熟悉的情景。

  仿佛还是那位老朋友胡赛尼拿着<<追风筝的人>>在诉说他曾经的故事,娓娓道来一段真挚的感情。“为你,千千万万遍”铭刻在心底里的声音是永恒的忠诚誓言,哈桑那澄澈而又坚定的眼神,直达另一个少年的心扉20多年来不停歇的煎烤问着懦弱的灵魂。亲情,友情,欢笑,背叛,……树荫倾洒的阳光,顺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贵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咽下的泪水,难以置信的身世,执着奉献的生命。连同那荡漾着微笑的兔唇男孩在阿富汗这座土地交织成回味悠长的音乐“为你,千千万万遍”!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于是缠绕在心里那罪恶感像藤蔓一样层层包裹着自己,有人因此选择勇敢面对,解放心灵,也有人因汹涌而来的舆论和惩戒畏缩不敢向前。

  当哈桑被其他富少爷困在角落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却萎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仍不敢挺身而出;但阿米尔因懦弱害怕不敢面哈桑时,是他偷偷把手表和钱放在了哈桑床底下,而哈桑并未说出真相,带着他的沉默离开了;那一刻,我听到的是心碎的声音。

  唯有觉醒之际,天长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

  一次次遭遇背叛和伤害,哈桑互到临死还在坚守,我不知道要多么善良纯真的一颗心才能做到那份付出与忍耐。或许那只是幼稚而又可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当中年的阿米尔在拉辛汗劝说下,回到阿富汗,却得知那个儿时的玩伴是他弟弟时,他开始救赎。然而时间是洪流猛兽,它可以改变一切。他见到儿时的管家,见到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可他并没有停下,哈桑唯一的儿子落入了儿时的宿敌阿塞夫手中,又一场救赎再次开始。

  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的伤害以致我任何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儿时哈桑与阿米尔最喜欢的玩物时才会不知不觉的笑起来。时光一瞬而过,中年的阿米尔在一群孩子中间追着风筝,笑的无忧无虑,少了童年的玩伴,却多了一只风筝……合上书,脑海又浮现了画面:读后感·在小小的乱石岗上,鲜红的夕阳仿佛要滴出血来,比起夕阳红得更惊心动魄的是石榴滴下的汁水,那是哈桑与阿米尔追着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世界很大,分岔的路口却很多,可能一闭上眼睛,转个方向,人就会迷路。然而,我们或许不能很快的到达了目的地,但我们可以走一条这样的道路,只是为了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在我脑海里跳动着……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贞;法里德对阿米尔的信任;阿米尔对索拉博的爱……这一幕幕的情景如幻灯片似的在我脑海里放映,它们在我心中点燃了一把温暖的火苗。

  故事的背景唤起了我生而为人的基本人道主义。生活在城市,每天只能与灰色的天空对望,与拥挤的街道擦肩而过,两点一线的生活已经把我制服的死死的,现实的人情世故把我原有的爱、恨、喜、怒、哀、乐一点一点的带走了。时间久了,我好似一具行尸走肉。当我看到这本书,看到生活在阿富汗的人民?D?D种族歧视,生活苦不堪言。我的怜悯之心顿时泛滥。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中年男子到街上卖自己的四肢,还不停的与客人讨价还价。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活着。残酷的现实逼迫他们注定没有使用自己身体的权力。

  我也为阿米尔最后的赎罪感到欣喜。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有为自己的过错而弥补过吗?我貌似没有,只是一声惋惜,一句安慰就抛在脑后。主人公阿米尔却做到了,当他享受安逸的生活时,并没有忘记他的罪过?D?D对哈桑的背叛与讽刺。他冒着生命危险把哈桑的儿子从敌人手里救出来。可见他的良心一直存在。

  主人公阿米尔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哈桑在一起,他们各自追逐着风筝,但一个却在班路“失踪”了。也许那句话是对的?D?D有的人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的后悔。所以,请且行且珍惜。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从童年开始讲起,男二的父亲是男一家的管家仆人,因此男一是男二的小主人,男二对男一忠心耿耿,并且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在一次放风筝比赛时,他们两人得了冠军,男二为小主人逐回落下的风筝,但是却遭到其他较大的孩子的维度,为了保护小主人(男一)的风筝,男二被他们—。这些都被男一看到眼中,但是他没有勇气出面就男二。男一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不在跟男二要好,后来还想办法诬陷男二偷了自己的手表。虽然男一的父亲原谅了男二,但是男二的父亲(管家)还是带着男二离开了。随后,俄罗斯侵略阿富汗,男一的父亲带着男一逃到了美国,并将家里的房子托付一个朋友看护。

  然后,男二在美国长大结婚。后来接到帮他们看护房子的父亲的朋友的电话,那人叫他一定会去阿富汗,有事情。从这人口中,他得知他儿时的伙伴为看护自己的房子被杀,还留下一个孩子被卖到。并且事实上,那个从前的管家其实是不能生育的,管家的儿子其实是自己的父亲和管家老婆所生,即儿时的伙伴其实是自己的兄弟,而那个被卖的孩子是自己的侄子。于是他历尽艰辛,救出了侄子,并将他带会美国的家。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7

  小说总是能表达出各种情感:悲伤快乐又或是残忍,本周若说起最大的收获除了课堂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就是看了<<追风筝的人>>这样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给寒冬的季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心间顿生暖暖的感动.

  人生也是这样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不要总在抱怨生活,而要学着面对人生.本书的主人公阿米尔的朋友哈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母亲很小就抛弃了他和他的残疾父亲.他们遭受着众人的耻笑和不屑的眼光,他们难过悲伤但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依旧在这阿富汗这片土地上找寻着他们自己的天地.

  童年就像糖果的香味那样甜,那样美好.“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追逐着风筝望着空中的飞鸟飞过而留下的痕迹真希望这一切可以定格在那一瞬间.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

  第一次读《追风筝的人》是我高中时,那时只当它是排解繁重学业压力的读物,所以并没有上心,但当我现在从头读起,却让我获得不一样的感动。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全书围绕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之间的友谊展开。

  阿米尔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而他出于孩童的自私—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哈桑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便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哈桑一家,导致其流落异乡。

  后来因阿富汗战争阿米尔一家被迫出走美国,之后获悉哈桑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纠结使他不顾危险重返阿富汗,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旅。

  这本书将人性的直白完整地刻画出来,如伤害别人时的犹豫和挣扎;危险关头的懦弱与无助;不负责任时的自私和推诿。

  我常在想,阿米尔当时蜷在角落里看到哈桑被其他人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应该是想挺身而出的吧。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们的`家园还有精神世界的崩塌,令我感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是一件多么幸运且幸福的事情。

  此次疫情就是最好的体现,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坚韧性使我们顺利度过此次难关,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要勇敢去追求,因为自己的行为决定着风筝的飞行方向和高度,阿米尔追逐的风筝是亲情又或是友情,是坦诚又或是勇敢。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心中有个“风筝”,可能在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迷惘,有气馁,但只要我们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它便会带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9

  为你,千千万万遍,想起这句话就已泪流满面。

  当你说谎,你偷走了人们知道真相的权利。

  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这里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对比:

  阿米尔的懦弱和哈桑的担当;

  爸爸对阿米尔的失望和对哈桑的赞许;

  阿米尔跟哈桑的关系和索拉雅跟她的佣人兹芭的对比:

  阿米尔愚弄不识字的哈桑,用他不懂的晦涩字眼取笑他;索拉雅教兹芭写字,为兹芭阅读;

  阿富汗的宁静生活和第二次战争之后的对比:

  音乐震耳欲聋,蒸馒头和油炸菜饼的香味从屋顶和敞开的门户飘出来。过去这儿商店宾馆林立,遍地食肆和霓虹灯。

  可是如今,街头巷尾都能见到他们,身披破麻布,伸出脏兮兮的手,乞讨一个铜板。而如今乞食的多数是儿童,瘦小。

  战争让万物如刍狗,战争夺取了人们的生活,家人和未来。“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没有童年。”

  愿你来生不要生于乱世,愿你犯错后能找到救赎的道路,愿你的所有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

  好几次看到热泪盈眶,喉处哽咽。好的故事,总是让人忘记一切,全心投入其中,深受感动。我想我看到了一个一直勇敢、忠诚、宽厚的哈桑,一个懦弱、胆小最后变得勇敢,成为一个好人的阿米尔,童年生活的风筝不仅仅是儿时的游戏,在无形中早已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象征。

  最初的懦弱与谎言让阿米尔与自己的内心越走越远,就像他的爸爸一样是被拆成两个的人,即便远离故土,也没有走出内心的牢笼。那个记忆中总是对他“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是阿米尔心头永远抹不去的愧疚与想念,而我相信,他们是个伟大的民族,相信真主的惩罚,相信谎言的罪过,战火纷飞之中,阿米尔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能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最后为索拉博(哈桑的儿子)成为一个追风筝的人。

  在谎言与秘密、背叛与宽恕的世界里,为哈桑感动,为阿米尔感动,为爸爸感动,为拉辛尔感动,他们不是完美的人,但身上都有让人钦佩的地方,他们具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

  书中的时间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如今的新世纪伊始,故事的发生仿佛就在眼前,社会等级,战争连天,主仆关系,种族清扫,国与家的关系,动荡的岁月里受苦的百姓,距离我们不远,却又像另外一个世界,这种真实存在未免让人太过心痛。只愿世界和平,战争不再有~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1

  在走向电车站的这十分钟路程里,我在竭尽全力地想,要为这《追风筝的人》写一个什么样的简短的读后感。我会为它写一个长篇,一定会的。

  我可能会说“我是幸运的,在人生最恰当的时期,读到这样一本书。不早不晚,刚刚好。‘真主’早已为我指明了方向”,不及。

  我可能会说“作者水平出神入化!作品奇佳!其之引人入胜,让我沉浸其中,充满喜怒哀乐。或忧愁,或激奋,或悲伤,或缅怀。无法自拔。让所读之很多其他作品都相形失色”,不及。

  我可能会说“这里充满了人性的背叛与救赎,而我,读到了一点儿自己。深受感动”,不及。

  “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这儿有一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若是引用了呢:“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忆起了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和他的兔唇。或者,还有一直浮现在我脑海的他的忠诚的面容和坚定的眼神。那足以杀死一切邪恶。

  阿米尔在最后的“我追”中成功解脱了自己。他追的是风筝。风筝上所承载的情感却无比之复杂。友情,亲情,爱情。无以言表。它也隐喻了自私、懦弱、背叛的人性特征。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保护她,或者打败他。因为这样可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对阿富汗斯坦人与阿富汗斯坦文化的悲悯描绘,让我重新定义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他离我们不远,很近。

  愿阿富汗永远和平。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

  《追风筝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战争洗礼,经受贫穷考验的国家——阿富汗在战争之外的温情。

  小说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她写了太多可以触及我们内心的东西,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大概都面临过与阿米尔类似的困境:在生命某个成长的阶段,总会有过那么一次深刻的错误、缺陷、遗憾、甚至难堪,让我们耿耿于怀痛心疾首,即使有过千百回的反思、痛悟、自责也难找出口,或许我们不会像主人公阿米尔那样长久的受其折磨,或许我们也会偶尔假装遗忘,但只要我们愿意选择继续保持着清醒,那么这些记忆还是会像梦魇一样隐藏在内心深处,伺机发作。没有人愿意因为一次错误就甘心承认自己是堕落的,丑恶的,所以我们也会像主人公阿米尔一样在苦苦的寻找那个打开自己心结的钥匙。

  我们最后在小说的结尾看到:“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起飞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阿米尔找到了自己向往的答案!

  《追风筝的人》为我们寻找到心灵安定的力量:那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不仅仅是悔恨,不仅仅是内疚和自责,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原谅,原谅那些过错和阴暗,那些伤害,振作开朗,建设性地对待未来的人生,也许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吧。那在半空中飘飞不定的风筝,或许就象征着那迟迟不肯落地,无法让我们安心的责难。我们每个人都在它的下面追逐奔跑,无论多苦多累也在所不惜,幸运的人或许可以找到风筝的落点,不幸的人或许要劳其终身,怎么追也追不到……

  《追风筝的人》给了我们暗示:只要相信它会终有落下的那一天,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终有一天风筝会被追到,并且平静安稳地停落在我们的掌心。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3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句话充满了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忠诚和承诺。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关于友情,关于种族,也关于背叛与救赎,它让我知道人性的背叛和人性的救赎也可以融合的如此巧妙。

  关于友情

  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述阿米尔的故事,阿米尔出生于喀布尔的的一个富裕家庭,阿米尔是普什图人,其父亲也是普什图人,是一名法官的儿子,一个成功的地毯商人,而哈桑则是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出身于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的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的人,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

  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他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而哈桑则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他会给少爷阿米尔追到掉落的风筝,因为阿富汗的传统就是风筝线被切断后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他们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游戏,是很好的伙伴。

  到后来阿米尔与哈桑的决别,因为战火侵袭,他和其父亲逃往美国,将房屋交给朋友拉辛汗看管。之后拉辛汗日渐衰老、力不从心,他恳求哈桑帮忙照看房屋,善良的哈桑接受了托付。最后哈桑死在霸占阿米尔房屋的坏人枪下时,仍旧誓死践行对阿米尔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

  关于种族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普什图人,他们信奉逊尼派。哈扎拉族是其中的第三大民族,他们信奉什叶派,他们被普什图人看作是异教徒和下等民族,受尽他们的迫害和剥削。本书中最典型的有种族歧视的人物就是阿塞夫。他说:“阿富汗就像一座到处扔着垃圾的美丽大厦,得有人把垃圾清走。”他将哈扎拉族人看做垃圾,经常对他们施暴,对哈桑施暴,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施暴,他是本书中邪恶的典型代表,极具讽刺意味。而在阿塞夫对哈桑的施暴里,阿米尔全程目睹,却并未勇敢的站出来,以“哈桑只不过是哈扎拉人”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关于背叛与救赎

  拉辛汗说过:“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所以阿米尔的父亲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帮助别人,祈求为自己赎罪,与此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崇敬和爱戴。

  阿米尔在哈桑被施暴时,他背叛了哈桑,没有为哈桑出头,对于他自己的懦弱、背叛行为只以哈桑只是个哈拉扎人为借口,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后来,阿米尔因为无法面对哈桑的善良,希望父亲把阿里、哈桑解雇,但被严词拒绝。于是阿米尔在他13岁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但是哈桑早已洞悉一切承认了偷窃,并和阿里搬到了哈扎拉族聚居的哈扎拉贾特山区。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阿米尔在很多年后回到了阿富汗,因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他去孤儿院与阿塞夫决斗并救回了哈桑的儿子,将其带回美国抚养,使自己得到精神的洗涤和救赎。以前是哈桑守护阿米尔,现在换阿米尔守护哈桑儿子。

  《追风筝的人》将友情、种族、背叛与救赎融在了一个故事里,一个由风筝开始的发人深省的故事里,一个看透人性的故事里。有些东西“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所以我们要好好珍视。

相关文章

少年特工的读后感2023-06-15 16:22:47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500字2023-06-04 09:53:03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选7篇)2023-06-17 07:33:58

态度胜于能力的读后感2023-06-03 21:04:26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读后感范文2023-06-15 14:00:04

四世同堂读后感十五篇)2023-06-03 09:02:1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