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时间:2023-06-11 20:17:45 文/刘莉莉 读后感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1

  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感悟和自我警醒,其中有一些话让我印象深刻。

  “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不仅应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更要学会在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的环境。

  要追求美的语言。由于教师职业的关系,在公众的场合教师的语言总是表现得很温雅,而且自觉的克制自己语言的粗俗。教师的语言美,可以影响身边的学生群体。比如,在和学生谈心时,总会使用普通话,并且讲究语言的艺术,心与心地交流、沟通,这样,不仅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形象和榜样,而且也让学生在不知不绝中会说普通话,会用普通话。假如,你要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就必须修饰好自己的语言,让美的语言在校园中传递。

  要追求美的人情,那就是要有宽容精神。郑校长说:“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是最需要被宽容的,无论他们有多么优秀,他们身上都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他们需要教师的宽容。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宽容,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比如,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种对学生的缺点不依此不饶,动辄讥笑、讽刺、挖苦,或多或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失意心理,自尊心受挫,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否定自己,学习信心下降,自信不足,出现自卑,充满敌意等行为。“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要追求美的课堂。作为教师职业的需要,课堂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我知道,没有美丽的课堂等于给自己的事业生涯判了死刑。美丽不是作秀,而是踏踏实实的教风,得到同行的认可。为此,应该经常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大量拜读有关教育专家的经验介绍和理论著作,吸取教育教学的精华,用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虚心地向同行请教,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并不断地在教学中探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并逐渐形成自己“生动活泼、扎实创新、声情并茂”的教学风格。我想,这样的课堂是美丽的。有了美丽的课堂,也就活出教师的潇洒,点燃了美丽的人生。

  要追求美的育人艺术。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注重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育人的艺术,去教会学生做一个“真人”。我时常以此来提醒自己,以身作则地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我带头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鼓掌,让同学们懂得应该学会去肯定别人;我从不贪图方便而踩踏草坪,让同学们学会保护环境;我给同学们讲述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故事,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我还教同学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谦虚而上进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相信,这种美的育人艺术会随着我潜心的追求而更加动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2

  读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由于时间紧张,没能细细品味,但也感受颇深,受益颇多。这本书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我们教师的身边出发,用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具有争议的问题入手,独特的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他新锐而独特的观点和敢于说真话的魄力让我对他产生了几分敬意。

  首先,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要减掉积压在自己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任,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其次,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只有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最后,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

  书中用教育实践阐述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做教师要有热情,不断思索我们从事的工作应该是怎么样的?自我如何体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思索状态下?想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一些什么成绩当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教师继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

  教师要学习的理由很多,有的理由是为了使自己的发展,有的理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继续学习可以达到:使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更新;学会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本身知识体系的更新。特别是在当今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作为一个高职院校的老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职教理论,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总结教育的经验。

  精、气、神,来源于教师的智力背景。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很重要,决定着你的课堂驾驭能力。所有这些也都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体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体悟才能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才使你学问通达、为人练达,从而“形神兼备”,浑身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3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4

  假期,重新拜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次是逐字逐句细致又系统的阅读,虽然是还不能全然领会其中的要义,但确实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这位上世纪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个世界后的今天让读者依旧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阅读的重要性,多次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强调。从注意力的培养,到对后进生的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抽象思维的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观现实,许多家庭、许多学校却依旧不够重视,或者是有形无实的开展,或者是有心无术的引导。这的确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教师能够读书破万卷,势必也能做到上课如有神。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思维的活的源泉”。这对于当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现在的学生在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室外待得时间太短;在教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野外待得时间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实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书,大自然中更有着无限待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所,提供参观、研究大自然的机会,而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带领学生们从中学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强烈的万事万物的联系,从而使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

  “阅读”与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说应该成为学生们行走的两条腿。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阅读给予学生们成长的阳光,而到自然中去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气,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个体。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5

  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当的解释: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不正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不谋而合吗?这不禁使我想到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当出现学生成绩考得不好时,常常埋怨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认为考得不好的一切愿因都出现在学生身上。我们平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现象呢?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档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发挥出来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就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就能够不停地进步。

  “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时,谈到一位历史老师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节课,这让我们深感惭愧。终身教育谈了多少年,依然说得多做得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挂在嘴边,羞涩在心里;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当作一项事业来奉献,仍然只是说说而已。

  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教师读书和写教育日记两个问题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来自于他的实践,因此他的理论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读书,应当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习惯,应当是摒弃了一切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张长条桌,一把藤椅,一盏台灯,读书于日圆月缺,挑灯于古典今著,只为一种心境。写教育日记应成为一种心灵的旅行和恒心的历练,日日写,月月写,写教学心得,写教育叙事,写工作感悟,于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之中,增强自己教学的理性,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说我是用一生来准备这一节课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难行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踏踏实实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用心去爱自己的事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精益求精。那么我们备课、公开课的一些弊端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本厚厚的专著仍历久弥新。一个个建议,无不体现一个伟大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给我们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实际的目标和方法。这本书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读着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书中的教育思想,一定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6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教师走进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龄。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平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愿每一位教师朋友都能拥有幸福人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7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这个疫情期:间,我利用教学空余时间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颇深。书中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无不充满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8

  美术是少数几门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科之一,虽然不是参加应试教育的重要科目但美术学科的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能让孩子们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那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架上绘画,更不是一味教孩子们基本教学技能的“简笔画”。我认为更应该是凌驾于模仿之上的对于美的感知与创造,用你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也同样的热爱你的学科。

  就拿我现在所上的《雪》这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就以有趣的猜谜游戏来猜课题——”像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开花不结果,遇火它就化”不要以为这只是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其实这一个小小的谜语正说明了雪花的部分特点,无形当中把孩子们在生活中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寓乐于学。探究形成部分:当我问道你们观察过雪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时?话音刚落,就听一个小男孩自语道:“我从来没注意过!”说实话我真的惊到了,作为一个东北娃对于雪我觉得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呀,不过我没有做声而是继续引导孩子看看显微镜下雪花的样子?他也跟着我被雪花的美惊呆了,课堂上是此起彼伏的哇~哇~哇,这说明了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绘画的能力而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最后孩子们从三方面总结雪花的特点,外形特点:六角形、颜色特点:白色、甚至说出了对于雪的触觉感受:凉凉的。孩子们说的多好呀,实话孩子们总结的最后一个特点是我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我很欣慰。

  联想创造部分:当我问道下雪时你做过最有趣的活动,或让你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最有趣的一个回答是“下大雪时我妈妈送我上学路上堵车,车上和马路上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被子!”孩子们的思维没有禁锢在堆雪人、打雪仗,而是另辟蹊径从社会现象角度来表现下雪时的场面,我给予了大大的表扬,在当我巡视过程中我又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这句话是多么的付有真理,孩子们画的雪花虽然还很稚嫩但设计的是那么的新颖各有其独特之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在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后爱上我所教的学科。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9

  有人说,身为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界的影响,这位把一生都献给教育的伟人用笔书写着对教育的热忱。虽然苏霍姆林斯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鉴意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应该仔细读的书,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看到了光明。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高度需要我们慢慢的揣摩。

  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要保持‘水源的清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教师面临的问题,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研究着并困惑着。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给他们正确的教育,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者让我们且听教育大师的见解与教诲。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现在的很多学生都讨厌学习,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就只是为了死板的学习知识,没有一点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想使小学生愿意学习,就应该创建一个有趣的课堂,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让他们与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这无疑是错误的。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满足他们好奇的欲望,他们才更有热中。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应该带领孩子们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走一走,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发现大自然的奇特。这种快乐的学习方法,相信会事半功倍。将来我们成为老师,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可以带一个苹果。讲课时,可以亲自切给学生看,让他们看到里面的五角星,见证奇迹的时刻。又比如,在学习《广玉兰》时,可以带几多广玉兰,让学生自己观察的外形,花色,气味等等,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还可以教学生画广玉兰,来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度。我相信只要我们让图画,音乐,情景剧等等艺术色彩走进课堂,学生也会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它就像我们这些未来老师的指路明灯。但让我真正充满敬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和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学习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1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所以利用假期读了一些书籍,以丰厚我的知识储备。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我谈谈感受较深的几点。

  一、教师要有静气。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

  二、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

  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

  是呀,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篇11

  知道郑杰,是在2003年的某一个晚上。那时,我刚在学校为我提供的破旧的宿舍里安装了一台与我的住所很不协调的电脑,在居无定所的窘境中,用电脑几乎是一种奢侈了。我没有申请宽带,但经常一边心疼人民币一边义无反顾地用电话线上网。在一次随意的浏览中,我忽然被郑杰在上海一个中小学幼儿园园长会上的演讲所吸引,并一下子记住了郑杰这个名字。那时,我的感觉就是,他挺另类的。现在教师另类倒是常有的事,只是一般另类的教师的生存状态都不容乐观,而作为一名校长,竟然也“另类”,简直有点匪夷所思了。据说,他后来就曾把全国著名的另类教师王泽钊招至麾下,除了感慨他们能义气相投,还惊叹于上海人做事的惊世骇俗。

  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主要是他在如此规模宏大的场面上,公开说自己抽烟、喝酒,语言表达体现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他认为,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能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是一种快乐。他的这句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了我,我虽然人微言轻,但只要给我机会,我总会酣畅淋漓地表达个够,当然,这也是在政通人和的前提下,我才有机会“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他甚至毫不忌讳地用调侃的口吻介绍了自己的发迹是由于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才得以有了今天的舞台和发展。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是司空见惯的。

  我所讶异的还在于,他说自己作为校长,从来不家访教师。这一点让我倍感意外。因为,在我们中国教育界,家访已经成为一种“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不仅教师要家访学生,而且领导要家访教师。我本人在颠沛流离中,也曾被领导厚爱而被家访过,那些细节常让我感激不尽。可是,这几年我却对教师家访学生有了些许隐忧。这当然是题外话,就点到为止吧。

  正是由于他的这些“另类”,我才渐渐关注起这位校长——不是他的官阶,而是他的学术思想。这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的逐步宽松,郑杰和他的上海北郊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令我加深印象的则是他的一本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这本书名取名《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让人很容易想起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在那本书里,苏霍姆林斯基阐释了他的和谐教育理念,奠定了他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这对今天人们所热衷或号称的“和谐教育”或其他冠以“某某教育”者而言,实在是应该用心去读一读。当初我在论文写作上蹒跚学步时,经常看到人们引用苏氏言论,就非常羡慕,暗想自己哪天能读一本苏氏的著作就很幸福了。然而,彼时我身处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连电尚且无法满足,想读到世界著名教育专著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后来,有机会到省城去进修,我看到了同学有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便不顾读书人的礼义廉耻,成天琢磨着想把这本书据为己有。无奈,我那同学也是一视书如命的穷酸汉。我只好天天厚颜无耻地软硬兼施,终于在一天的晚上,在全体舍友的合谋之下,从他手里堂而皇之地获得这本书,条件是请全体舍友搓一顿,我狠狠心,花去了那本书几倍的代价。不过,这个过程至今想来还是感慨万分。今天,我已经拥有了苏氏全套著作,然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

  而郑杰在他这本书里,却另辟蹊径地诠释了自己的教育观。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里,我们看到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如果说以前的教育论述,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价值,郑杰却能敏锐地把师生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凸现出来。很多时候,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活得太卑微,几乎要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因而郑杰的这些语言可谓熨帖教师心灵,触动了广大教师的心灵深处最敏感处。他说,“我意识到,学校并非校长的私产,教师并非我的附属物,假如我自命为学校或教师的救世主,也许我这个校长只要提要求就行了,因为要求即命令,具有不容置疑的强制力,而建议则不具有强制力,也就是说,校长可以向教师提建议,教师之间相互也可以提建议,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提建议”。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官本位思想常常会让一些领导的行政权威当成学术权威,不论什么场合,不论面对何种对象,总要去指点指示指导,俨然自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一个真理的拥有者,越位、错位者已经司空见惯。人们常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然而,灵魂毕竟是一个中性词,也有两种可能,是制约抑或是促进学校的发展,就要看天意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杰校长所提新建议的内核: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个自由职业四个部分。我认为,郑杰校长所给出的这些建议,其实是把教师从传统的受苦受难的角色中拯救出来,放回现实中去考量教师的职业旨趣和生存价值。他不习惯于用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在整套的格式化的社论体中,让教师们再次遭受语言的折磨与煎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你可以不接受我的帮助,但请不要怀疑我的诚意”。是的,在读了他的这本书之后,我没有那种被欺骗的感觉,我相信了他的话。当然不是顶礼膜拜。我最为欣赏的是,作为一名校长,在他的著作中,没有那种彻头彻尾的谆谆告诫教师应如何如何抓分数,为校长捞政绩而漠视教师的生存意义和学生的学习意愿,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训导与教育,而是一再强调只是建议而已。在他任校长期间,他始终关注的是,作为一所在中国大地上到处可见的不起眼的普通而又面临重重困难的学校如何生存;师生的生命质量如何;寻找到帮助学校和学校中所有人摆脱困境的原创力在哪儿。

  我无从考察他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跟教师进行日常的相处的,但至少说,他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观念决定行动,我坚信。

  我从教这么多年来,就我有限的观察,教师于很多人而言,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职业非但没有变成事业,反而成为一种令人时刻倦怠的永无止境的茫茫苦海,在这个苦海中,有人自怨自艾,在唉声叹气中消磨着时光,打磨着脸上的皱纹和心灵的棱角,等他忽然有一日醒悟的时候,觉得万事皆空,遂满腔怨恨落寞离开;也有人不会屈服于教育的残酷现实,以自己的孱弱之躯去与命运的抗争,杀出一条血路。我以为,后者是真正的勇者,尽管我也难以做到,无论是思想,还是能力。郑杰本来也无意教育,但天意难为,使得他走上了教育之路,而且走得很坚定,留下了一串串令人刮目的脚印。记得看过一句话:真正的勇士不是悲壮地死去,而是为了一个理想而卑微地活着。我非常欣赏这样的语句,也时常以此来勉励自己。教育人生也因个人的追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彩,我也许不能成为什么令人瞩目的星星,但我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艰难困顿中,在迷茫失望之余,读到郑杰校长的这本书,似乎又看到了教育的一丝曙光。

  其实,郑杰的一些思想,看上去有些另类,其实并不另类,只是回归了教育本真而已。

相关文章

含泪活着读后感2023-06-10 16:26:41

小王子的读后感2023-06-13 19:50:08

硬派健身读后感2023-06-17 01:53:09

读灰姑娘有感2023-06-15 00:42:38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读后感(通用六篇)2023-06-19 00:51:14

态度决定一切读后感三篇2023-06-14 01:46:4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