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1
读勒庞在一个世纪前写的这本《乌合之众》,就像是在读一本二十世纪的人类史。他以先知一般的洞见,察觉了群体——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的各种特点及影响,并预见到,群体在一个愈加明主的社会中必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勒庞该是个种族主义者。恕我可能对西方大众文化批判无知,但纵览全本书,“种族”这个词出现得最多次。勒庞认为:种族是决定人类行为最深层的因素。正是种族保留下来的“生理解剖学的”因素,决定了人类的无意识动机,而无意识动机又是群体行为的动因。所以,即使群体一律的无知、多变、冲动……但表现出来的方式又因种族而有所不同。
勒庞应该也是个精英主义者。在书中,他毫不掩饰对安德鲁撒克逊民族的崇拜,深为认同后者个人主义的民族特性。而他却多次地将法国大革命归结于本民族群体意识的主导,失望之情可见一斑。
看书时不时被他武断、不加推导的结论所烦,认为其要是放在当代,可能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或是很快就销声匿迹。然而,这本书之所以面世百年之后,还能被人所关注,被许多社会学家尊为“研究社会心理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依本人拙见,还应归功其对于未来强大的预见能力。二十世纪世界的两次大战,不都是群体行为被诱导出、传染、放大后的结果吗?在看我们中国解放后的那场浩劫,不也是一场群体的狂欢吗?尽管勒庞的论证缺乏依据,但他仍能不无预见力地指出:“那些领袖们,杜撰一个模棱两可的词汇,描述一个伟大的图景,鼓动群体……而这些新东西不过是过去的专制换了张面孔……”正是群体最深层的无意识动机的稳定,人类一切看似美好的革命都像反复过去——看看半个世纪前的中国,和封建社会有什么区别?
就写这些吧,大多数感想还是要边看书边才能蹦出来的。最后勉励自己一句: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永远不要随波逐流。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上大学就是老师们推荐书目的必读经典书目之一,后来读了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对它的认识更加深刻。
本书作者勒庞是个保守派社会精英,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国他反对传统的国家主义,反对新兴的集体主义,推崇英美式的自由主义。生活在法国革命不断的年代里,经历过巴黎公社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等历史时期,亲眼目睹了法国民众在传统的信仰与权威崩塌后,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蛮、善变、极端的原始人,在少数人的怂恿下,民众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骇人听闻的暴行,事后却要求爱国主义的荣誉勋章。是勒庞创作乌合之众的社会基础,他在《乌合之众》中总结道:民众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简而言之,民众是盲从的。这本书所讲的群体心理学理论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的基础。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我们往往能找到同感,也有“乌合之众”存在,盲目从众无助无处不在。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心理学,了解是什么让我们盲从,如何克服盲从,从而确保一个稳定发展的幸福未来。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3
在这本不厚的小册子里,作者讲述了很多现象,发表了很多的看法,然而,我从中只看到了三个字:非理性。而且,处在群体中的人,这个群体越庞大,越表现出一种非理性。而这,与欧美的政治制度的前提“群体是理性的”,恰恰相反。
经济学中,很多问题的分析前提是“人是理性的”,然而事实上,人只能做到部分理性。因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这个选项,就意味着,其他的选项导致的结果不会为我们所知,无法做出比较。那么,永远只能根据部分信息以及有限的理解力与判断力来做出满意的选择,而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单个人,是部分理性的。
虽然单个人是部分理性的,但是许多人认为,当人聚集起来时,人们可以互相弥补掉其他人的缺陷,最终达到利益的一致性与选择的理性,正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并不以为然。
曾经有这么一个实验,研究人员运了一头牛到闹市中,然后让围观的人估计牛的重量,写在纸上,最后对将得到的结果计算,取平均数,发现得到的平均数竟基本符合牛的真实重量。一群人仅仅凭借肉眼观测,就能得出正确的牛的重量,仿佛正好是“群体理性”的一个有利论证。
然而,这个实验的前提是,人们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没有过多的受他人的干扰而写下自己的估计,以及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能够对牛的重量有一个大致的估计。现实中,很多事情并不具备这两个前提。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视频,一群研究人员进入电梯后,背对门站立,当电梯运行到另一层楼,电梯门开,一个人走了进去,发现他们都是背对着门,在犹豫了一下后,也转为背对门。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有人进入,但也都无一例外的由面对门转为了背对门。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自己碰到这种情况,是否也会和他们一样,背对电梯门。
如果群体中的人能够互相交流,那么,最后出现的情况往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表明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头脑风暴法”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评论其他人的想法,要的就是避免出现思想的一致性,也就是思想控制。在一群人里面,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表达能力更强,态度更为强硬,在这些人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坚持自己的立场时,更多的人选择的往往是跟随他们而不是做出反驳,这正和电梯实验相一致:如果电梯中的人并不能互相看到对方,那么即使研究人员的朝向一致,对于后上者而言,也没有影响,正因为后上者看到其他人的表现,即使与自己内心想法不同,也会选择去遵从他们。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产生从众心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一定是对的,而其他人的想法与做法必定有其道理。因此,就像一群乱哄哄的绵阳需要一只坚定的山羊来带队,群体中一旦出现了一个意志坚定的人,那么,大家往往会跟着那个人前进,以其马首是瞻。
就像舆论,人们总是追逐着一个个热点,可能在今天人们还在讨论这个话题,明天,大家就把这忘得一干二净,讨论下一个话题了。身处网络时代,我想,大家对于“带节奏”并不陌生,各种事件“反转”套路层出不穷,人们就“像一棵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随波飘摇”,以至于许多人高呼“什么才是真实的”。
所以说,一个群体的声音,往往并不是这个群体真正的利益所在,而是某一小部分人的想法,由他们主导发出的声音。
再一个,估测牛的体重,是因为估测者对于牛的重量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的,如果让一群连单位都不怎么清楚的小孩子去估测,我想,要能得出正确的重量,几乎是不可能的。“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才能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忌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试问,让一群演员去规划国家大事,怕是这个国家会被当做一场戏给编排了。
原我们就有着从众心理,亦或是跟随心态,而且是在超出自己本专业、行业的事情上,大多数人所能做的,往往就只能跟随别人。
西方国家所言的“群体理性”,大家群策群力、互相弥补、在各自利益上达到平衡、最终取最优解的想法虽然很好,但终究敌不过现实。
人,终究是非理性的,在单独一人的时候尚且能够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一旦进入群体,且这个群体越大,单个人的想法就越微不足道,最终呈现的轨迹可能就会越偏离自己的想法。有人说,一人一票选举制最为公平。选民两千万,那么,你的力量就是两千万分之一,选民两亿,那你的力量就是两亿分之一,这时候一个人的影响力并不取决于你的理论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因为,首先,你可能没有绝对的把握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因而不会一直坚持;再者,就算你认为自己绝对正确且始终坚持,别人不知道你是否正确,此时坚持自己的想法与否对于别人是否接受没有必然的影响,最终,宣传自己的思想并让他人接受的,往往靠的是语言的魅力,说得难听一点,叫蛊惑。
任何一个创业成功的人,必然是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人。这个人格魅力体现在语言,能够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愿景,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而且还能够提出一种价值观。高工资,能够让人心甘情愿的干活,而价值观,则能够让人不要工资的死命干活。可以说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跟着一起创业的人呢,虽然一起成功了,但不一定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价值观的提出,是谁?是创始人,是老板。接受价值观的人是谁?是跟着一起创业的人。虽然他们接受了,但这很可能并不是其内心真正想要的,只是被灌输了他人的思想而已。
因此,我们真的不是理性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其实是身不由己的,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的。当然,正如身处市场中的我们,只能做满意的选择,而不是做理性的选择。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4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是一位法国人,他在书中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他也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而我在读完这本书后,针对他的观点我也存在着不认可,但是回想起自己所在的社会,不也处处存在他所说的“群体化”现象。
就从当前疫情来看,社会自发性的进行捐款,许多明星也参与其中,但总有人会跳出来说:“你一个大明星就捐这么点?这么抠门的!”慢慢地、种种话语接踵而来,形成群体对捐款者人身攻击,从而形成道德绑架,然而这些群众也是从个人观点向舆论中心靠拢,思想慢慢被同化。但平心而论,这些明星捍卫自己的财产有何不对,但公众情绪此时处于高度敏感,他们只会觉得有钱人就应该多出钱,但是无论出多少钱,群体只会认为出的少了,从而引发“众怒”。这群体中每一个人就如一滴水汇入了整个河流,河流依然在,但这滴水却再也找不到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是用一种绝对性的词语来叙述,虽然他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我始终觉得还是比较武断。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能同化每个人的思想,个人的思想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就如一颗沙粒他哪怕汇入了沙漠,可他还是那粒沙,始终都能找到。
读完《乌合之众》这本书让我们接触到了群众这种行为、心理产生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永远不要随波逐流,成为“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5
翻看《乌合之众》那几个小时里,内心不经感慨到群体的可敬可畏。或许受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仅从群体心理和行为的角度而言,《乌合之众》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时间久远,群体心理和行为异常契合的现象,或许是来自人类本身的某个基因。
现代信息社会中,我们也宛如“乌合之众”,也会盲从跟风。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使我们愈发依赖信息共享,并追求群体的认同感和权威的支持,往往忘记独立思考。
集体无意识,这是勒庞著述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他揭示的是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或者说群体属性的人智力逐渐为零!这是全书的中心论点。勒庞说“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这个比喻非常恰当,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个人被群体化后的表现。这也是为何如今随波逐流现象愈发强烈的原因。社会中传销组织及网络暴力和网络假消息,体现的不仅仅是群体易冲动,易急躁、易变的特征,还有他们易受暗示、易轻信他人以及具有非常偏执的特征,而在网络上便会形成所谓的道德绑架。若单纯认定一种真理或缪误,就易被洗脑,而这么多脑子中只有一种思维,便是群体思维。
要想打动群体,不能靠抽象的逻辑讨论,而是要靠形象说明,在汹涌的想象波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愿看念想,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乌合之众》因此提出,群众并不需要真理:“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所谓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谁能向他们提供念想,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也就是说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在现代社会,人们非常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得到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万物,前提是学识和科学,才能辨证。
合上书之后,脑海里面浮现着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在社会进步和个人进步层面上而言,对于个人,要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很难,但是个人独立意识的保留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不盲目轻信他人言论,不盲目选择被迫社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个人我们能做到的,用辩证的思维逻辑看待事情及个人追求,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这或多或少的源于过去的阴影,包括童年时期的阴影和长大后的阴影。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办法,从接触心理学以来,我就一直希望自己有天可以变成我所希望的样子。我有太多不好的性格,导致我很自卑,很压抑。我越是自卑越是无法改变自己,反而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直到我在知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接纳自己问题回答,里面说到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里面推荐了这边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者是一个曾经吸毒、喝酒等有各种陋习的人,但是有一天她觉醒了,写下了这本书。里面提到一点让我顿时眼前一亮。每一个人都拥有所有人所能拥有的潜能。透过一个人的内心,你可以窥见全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任何思想和情感都可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本书中的不完美指的是我们内心中消极的一面—破坏人际关系、扼杀精神、阻挠我们实现梦想的那一面,也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畏的“阴影”。那些尽管属于我们,但我们却极力掩饰、拼命否认、不愿承认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只有承认了某种特质的存在,我们才能接纳它,拥抱它。一切消极的特质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看待它的态度。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包袱,解除伪装,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体验到如释重负的感觉。
发掘出隐藏在阴影中的特质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和包容这些特质。承认自己具有某些特质,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要喜欢这些特质。对于任何一种特质,都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过去是否曾经表现出这种特质?我现在是否正在表现出这种特质?在某些情境下,我是否有可能表现出这种特质?只要你对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就需要对这种特质予以重视。
向自己投降。不要刻意压抑自己。不要抗拒内心的冲动。不要伪装。不要否认自己。不要欺骗自己。让原本禁锢你的牢笼变成你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在所有方面都追求完美,因为让我们把自己禁锢在牢笼里的,正是对完美的过度向往和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光明和黑暗融合的产物。追求完整,追求光明和黑暗的调和,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7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被剥皮的洋葱,一层层的,作者把那些粗糙的外皮剥了之后露出了内里真正的心。这本书还常常让我产生一种“自己这么蠢过啊”的感觉,然后,有时候会被书里作者无情地揭露逼得咬牙切齿,想大吼一声:你是怎么知道的?再看看他在书中是怎么评价女人的:“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产生这种误认的经常是妇女和儿童——即最没有主见的人”“它就像女人一样,一下子变会陷入极端”。这种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可是为什么我就是很抓狂想出一记左勾拳”的感觉,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折磨着我。
这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古斯塔夫勒庞,写出的这本《乌合之众》即使里面有以上那些关于妇女和儿童的描述,但是它仍然被社会接受并成为世界名著广为流传,是因为它确实是一本让人们看清真相的'书。作者用犀利的语言,对群体行为的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让阅读的人感觉酣畅淋漓。所以,《乌合之众》才会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如果有人想真切了解自己在群体中处于怎样一种状态,就读这本书吧。我相信,它一定会虐到你的。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8
《乌合之众》这本书出版于19世纪末期,结合19世纪的时代特点来看,本书所提出的观点是十分新颖且具有震慑力的。即使是现在,在读到部分内容时,也会被作者深刻的观点所吸引。但是,由于本书的出版时间,很多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作者重新界定了群体的含义。他指出,并不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便可以被称作为群体,而是有共同的目标的心理群体,为自己的论述划分了明确的界限。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的观点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群体进行分类,对其的心理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一,群体具有无意识、缺乏推理能力、感情至上、缺少责任感、易受到暗示、易被催眠和控制、易出现传染现象、推理能力不足、想象能力泛滥等特点。第二,群体的感情具有冲动、夸张、轻信、单纯、保守、偏执、专横等特点。第三,在群体中,道德观既有放纵个人本能的作用,又有树立行为道德模范的作用。
其次,对领袖的特点及经常采用的方式进行阐述。第一,领袖是某种观念的忠实执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名望,经常采用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说服群体。第二,领袖在群体中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多数群体并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做决策的人往往是少数几位领导人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书中,作者虽然对群众为什么形成这种心理特点做出了简单的解释,但是,往往出现逻辑不通顺的现象。由此可见,作者的观点十分简单,采用的是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来说服读者。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9
早就听闻这本畅销书,近日得以读一下。读完之后其实挺失望的。
总的来说就一个字:乱。虽然这本书是层层递进的论证观点,也采用了一些历史情节来证明论点。但是至少不能说服我。而且能明显地看出作者有一些政治倾向。
在有些时候,人作为群体存在确实显得智商很低——此时符合这本书的观点。但是做出一些看似很反智的行为不代表作为群体就是拉低每个人的智商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些时候不得已采用所谓“下策”是多方面折衷的结果。如果跳出这个圈子来看——即书中所谓“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当然可以显得自己很睿智。但是那些办法除了作为马后炮外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想起了一个说法:古代皇帝常常采取看似是“下策”的方案。但这并不是因为皇帝不聪明,是因为那些“上策”实际上很难实现,即不具有“可操作性”。丘吉尔也对二战之前各方面的种种决策做出过事后的评价,大概意思是在那种情况下那就是最佳的选择。
这种单纯批判的书乍一看会显得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正如这本书——作者说历史并不可信,然后拿一些历史故事来佐证他的论点。另外,拿一些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来批判其愚蠢之处,总是显得“事后诸葛亮”,也并不能显得作者很聪明,很正确。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10
这本书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也就是大众都是怎么想的,心理学上的群体概念,从字面来看就是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可能不分国籍,不分性别,就是单纯的聚集在一起,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个一致的想法,这个想法就代表了这群人一致的意见,这个意见让这其中很多个性化的想法消失了。
作者依托于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背景写的这本书,主旨告诉大家,个体一旦融入群体,将会失去自我的意识。从而会让自己心性大变。群体一旦形成,不管是多么高知的人聚合在一起,最后也会形成群体白痴或者群体无意识,非常容易被别人影响,蛊惑。失去理性的判别能力,要影响一个群体,远比影响一个人要容易的多。
我们该有怎样的思考呢,在投资中我们该如何来运用这种大众心理学?
首先,人多的地方不去,因为无论站在哪个人群之中,都不可避免的成为傻子,即使是专业投资者,各个都是身经百战,但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往一个方向看的时候,往往悲剧也就会发生。
其次,独立思考才是王道。
第三,时刻警惕群体无意识,当被别人煽动的时候,要多想想这本书,多站在理性的层面思考,不要被几个简单的词汇所感召。
第四,充分利用群体无意识。
第五,不要迷信权威,特别是关于未来的学问里,专家也是猜的。
我们一向的认识,站在人堆里最安全,但这本书的理论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不要相信群众,尤其是投资这样的事。
相关文章
神拳考读后感2023-06-14 20:32:35
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读后感2023-06-10 23:16:28
寒假傅雷家书读后感2023-06-12 09:37:07
猎人海力布读后感2023-06-09 15:48:33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十五篇)2023-06-06 13:39:24
呐喊 读后感2023-06-10 23:30:4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