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读后感1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好事,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与坎坷,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如何对待、去运用这些事情,更加关键的是我们是否努力奋斗了。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叫做《伤仲永》,本文的内容主要是作者王安石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惋惜。在深透领悟了《伤仲永》这篇文言文后,我因此对成长中所遇到的一切颇有感触:以前,我总是对身边优秀的同学生心嫉妒,嫉妒他们成绩优异,嫉妒他们比我幸运有先天赐予她们聪慧的头脑。其实,我都想错了,不是我没有她们那么的幸运,每一个都是平等的,而是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不够多,自己不够自信。所以我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好好努力、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弥补自己的缺陷。天才只能代表着现在的他,但不能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永远。因为有努力才会有收获。人所获得的一切需要自身的努力,聪慧的头脑需要进步,天生的才能只能说明你比别人更胜一筹,但不能永远让人依靠。因为天赋只是辅助我们成功一个有利的工具,更需要的是自己辛苦的劳动与努力。正如古语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仅需要的是努力,也需要着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在《伤仲永》中方仲永的父亲我觉得很不理智。因为他为了利益而放弃了儿子的大好前途,他害了自己的儿子。做家长的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更上一层楼,让他接受后天的教育,使他成为更聪明、有才能的儿子。所以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也决定了孩子的前途。不管自己是不是天才,都要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时间,好好的学习,付出努力,才可以迎接成功的那一天。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鼓励与支持,这样促使我们更加有自信心去迎接憧憬的未来!
伤仲永读后感2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味“神童”最终沦落成为常人而惋惜。我觉得仲永之所以变化为常人有几个原因:1.仲永没有遇到有利于他的成长学习的环境。2.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不让仲永学习。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汗水。只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才能得到回报。天才如果不学习,最终就连常人也不如。
第一次月考也快到了,我要认真复习资料,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我们付出心血,付出努力,才能收获回报。我虽然只是普通人,但我希望,我会克服一切学习上的困难的。
我要努力,再努力,争取拿下一个好名次,加油吧,我一定会成功的!
伤仲永读后感300字
文/墨熠琛
有人觉得成功往自于先天的天禀,也有年夜部分人觉得成功往自于后天的教习与积累。
人人一建都知讲方仲永吧,他是一个具有先天天禀的偶材,五岁便会作诗。但他的女亲只觉得他有先天的天禀便够了,没有需要后天的教习与积累,以是没有让他上教。后往,乡里人齐都知讲了方仲永是一个天赋,因而便请方仲永的女亲吃饭或给钱买方仲永的诗。方仲永的女亲觉得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收赚钱。因而他便带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户做客,为他读后感700字人写诗赚钱。后往方仲永长年夜了,但他的知识并出有促进,以是他逐渐天变得和巨人一样,后往又逐渐天没有如巨人了。
由此看往,只要先天的天禀是没法成材的,必须要有后天的教习与积累才止。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天禀红材的一个都出有,然则靠后天的教习与积累成材的却数没有胜数:居里夫人、爱果斯坦、华罗庚……果而,有了先天的天禀没有能自豪,要在后天的教习和积累上跟精彩才止。
伤仲永读后感3
在金溪县出了一个天才,他名叫伤仲永,他的“天资过人。”从作诗立就,有人还用钱去买他的诗,但他的父亲是一个贪财的人。他他就拉着仲永到处去卖诗,不让他学习。最后泯然失众。”
从“天资过人”到“泯然失众”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他父亲不让学习。爱迪生说的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个天才不学习会成为一个众人。那么一个平常人不学习就成了一个废人
当然他泯然失众的原因还可以细分为3个;
一:他们的老乡也是一个爱欣赏诗的人,但爱过度了就成了去买诗,明知伤仲永的父亲得到了好处。到处去买。不让仲永学习。
二:他父亲知道伤仲永是个天才后,不应该去拉伤仲永在村子里去卖诗,而因该送他去学习。他成了天才,不也是为他的家族挣得光吗?他父亲为了钱而把一个天才的一生给毁于一旦啊!
三:也有一点是关于伤仲永的问题。他五岁还小不知道学习这个可以理解,但他都十二,三岁了他因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算十二,三岁还不知道学习。但他十七八岁就该之道了吧!哎!可惜了这一“大文豪”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仲永他泯然失众的原因就这三个:一,邑人的错。二,父亲的错。三,自己的错。
不过天才现在的例子还少吗,最后下场也只有一个,泯然失众。
伤仲永读后感4
一个天才儿童,因他的父亲贪图蝇头小利,不让他学习,终日带着他四处拜访同乡,题诗赚钱,以至于他到弱冠之年沦为庸人,平庸无奇。王安石所撰《伤仲永》就讲述了这么一个十分令人叹惜的故事。
学完了《伤仲永》一课,我不禁对方仲永感到惋惜,本来天资聪慧,若后天有良好的教育,加以努力学习,有可能宋朝又有一位文学大家,甚至有可能与当时的王安石、苏轼相提并论,却因父亲贪利、短见,“不使学”,而使其成为泛泛之辈,大浪淘沙,被埋没在历史的沙滩上。
方仲永后天没有学习,从天才变成庸人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从笨蛋变成科学家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三四岁时还不大会说话,有点迟钝,上学后,还笨手笨脚的,经常想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经常受到嘲笑。接下来爱因斯坦醉心于几何学,忘了游戏,忘了同伴,完全沉浸在研究数学定理并自己证明的世界里。上了大学后,他热衷于物理学。他毕业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得到一份工作。爱因斯坦除了工作,所有的时间都沉浸在物理学问题的思考、研究与证明上。他出门时,口袋里总会有几张纸和一支笔,因为他散步时也在思考,这样以便于及时地将他想到的一些思路记录下来。爱因斯坦26岁时,他发现了“相对论”,后来又相继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使他成为世界物理学史上一个伟大、重要的人物。
正如高尔基所言:“天才出于勤奋。”方仲永虽为神童,但后天没有学习,未加以磨练,身上的光环便渐渐暗淡,直至“泯为众人”,而那些不是天才、神童的人,如若不学习,那就更糟了。所以,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就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天资有多么聪慧,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否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伤仲永读后感5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又一追地背着《伤仲永》这篇古文。背着,背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虽然作者王安石写得有些夸张,但写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变为常人,关键的一点,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他父亲贪图小利,把他当做获利的工具,不教育他继续好好学习,以致他的才华也就在世俗的恭维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揭示了方仲永悲剧的原因。)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国著名的戏剧活动家田汉,小时聪颖过人,尤善吟诗联对。昔日有一墨客路过他家旁边的客店,曾书一句上联“二河两岩双江口”,久久无人对上。田汉11岁时,见之援笔即书:“单人独马一杆枪。”田汉后来能取得惊人的成就,除了他惊人的才华,当然跟平常刻苦发奋是分不开的。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说明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揭示教育对人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们*国家里,却也有被钱财或虚荣迷了心窍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一鸣惊人”,一味地给孩子加作业,加压力,以致孩子整天头昏眼花,不仅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以后孩子一看到作业题,一提到学习,就有一种莫名的烦躁与恐惧。(联系实际生活看出,今天仍有可怜的仲永,也有可邵的方之父母们。)
我在这里告诫“神童”的家长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爱好,也不要一味地为让孩子“成名”而把他们“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之中。让孩子们从枯燥、被动的学习中走出,从束缚的生活中走出来,去领略大自然,领略人生奋斗之乐趣吧!(“告谈”一词可谊谈恳又急切,几近疾呼:解放我们的孩子吧,不要让“方仲永”的悲剧重演。)
伤仲永读后感6
想不起是哪位诗人说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千古流芳的名句。但还记得起,鲁迅先生说的那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确每个人做学问都要具备以上两句所要表达的——坚强与勤奋,而且要有一个目标。因为铁匠没有目标,他可能只能做出远不及宝剑的水果刀。
在《为学》中我想到了坚持与坚强,还有目标。在起初读的时候(指老师讲之前),我就觉得,穷和尚孤身一人只有一个饭碗和一个水瓶,就能到达南海,真是不可思议,况且一路上有山有河还有野兽,就更不可能了。唐玄奘到西天去取经还带了三个徒弟一匹马呢!到了后来我终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又想到了一次去爬山,目标是山顶,但我与山顶仅有一步之遥时,我选择了放弃,就是因为我没有坚持。我就差那么一步。
方仲永的父亲依旧是以农民的思想对待自己那么有天赋的儿子——不使学!就是因为“利其然也”!如果他父亲不让他去上学,他自己也应该以“忽啼求之”的积极心态争着去上学。如果这样他也不会“泯然众人”啦。你也可以不上学,但你可以自学,勤奋一些但不用挑灯夜战。即使上了学不勤奋些,刻苦些,到了最后两个字——白搭。这说明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出唯有积极向上,坚持奋斗,勤奋努力才能成功!
伟大的科学家,当时社会人群眼中的“疯子”——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人”在我眼中只是一个有发达的大脑和会直立行走的裸猿,开启大脑智慧的方法只有两个“努力与坚持”。所以在学习时就要“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啦!
伤仲永读后感7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今天正在上语文课,老师让背诵《伤仲永》,同学们都在认真的背诵,因为我早就背过了,于是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文言解释,懂得了文章的意思后,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仲永小时候,由于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中,没有书具,想学习都不能学习,五岁时哭着要求,才得到了父亲借来的书具。不像现在的我们,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学习用具更是应有尽有,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良好的条件,认真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可神奇的是仲永刚一开始“即书诗四句”竟然“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于是“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但是仲永后来却成了“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仲永变成这样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见人不管有多么聪明,如果不用知识来填充头脑是不行的。如果仲永的父亲让他去读书,而不是贪财,每天拉着他“环谒于邑人”,仲永的聪慧肯定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可是他的父亲不可理喻,他害的仲永变成了“泯然众人矣”。可见其父因贪图小利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王安石说的不错,“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有先天智慧的人,不能“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没有先天智慧的人,要“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没有先天聪慧没关系,只要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照样优秀!
总之,我们应该为仲永的遭遇感到惋惜,更应该汲取其教训,好好利用当前的优良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人,而不是像仲永一样,最后“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读后感8
《师说》有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一个人生来不可能会是人才。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过人,堪称“神童”!但上苍赋予了他的只是天资禀赋,如果后天不拼搏、不努力,再优厚的天资也会消失殆尽。
方仲永五岁时突然能出手成诗,展露出惊人的才华,但由于目光短浅的父亲“不使学”,同县人只是“渐渐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加上自己不思进取,最终令人叹息地沦落为“众人”。方仲永的天资比一般人聪明得多,但即使再聪明,要是后天不接受系统的教育、自己不够努力,也必然会成为愚昧无知的人。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学问再渊博,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注定要逐渐落后。仲永的事例给人们以警醒:“不勤奋学习就会落后”是一个公理。不论什么时候,不管你目前拥有多少学问、多大成就,你都需持之以恒地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唯有如此,自身才会日趋完美。
爱因斯坦,科学界伟大的圣人,科学史上与他比肩的人寥寥无几。可他曾经是一个四五岁还不会说话的“笨”孩子,被老师们认为“无药可救”。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12岁就验证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奋工作是x,y是娱乐,而z是把嘴闭上。”这略显风趣的话是爱因斯坦的人生信仰,这恰恰造就了“伟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方仲永的鲜活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不管你目前境况如何,永远不要放弃学习!不学习,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我,是与时俱进、提升自我最直接、最切实际、最可行的方法。
伤仲永读后感9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伤仲永》这篇课文,通过王安石先生的思路,我深刻理解了“玉不琢,不盛器”的道理。这篇文章讲的是方仲永从小就有天赋,却被他父亲贪图眼前利益,而不去学习,最终成为普通人。
王安石先生讲述的这件事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怜悯吗?恐怕不是,里头还包含着对方仲永父子的谴责之意。仲永父亲为了自己的小利益而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值得吗?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无关紧要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其实不然,仲永就这样“葬身”在茫茫人海中。
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当初立场坚定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就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了……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父亲能够让仲永继续使学,继续努力,那他说不定还是一位大诗人,能与王安石相提并论或是王安石的一位徒弟;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邻居们不花钱来求他来自己家里作诗,也就不会让仲永的父亲贪钱到极点,以至于荒废了一个好人才,设想一下……
王安石先生写这篇文章也发表了对天才的看法。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勤奋的”。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个是不经历勤奋的学习就得来成就,得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佩的呢?王献之“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通明,被船夫当作渔灯,这样的事情许多许多,像方仲永这样的事情也有不胜枚举。
是啊,成功得靠后天的努力!我会更加勤奋,成为方仲永的“相反数”。
伤仲永读后感10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飘出,在校园里回荡,可我,却沉浸在了这故事之中。
方仲永,出生于农民之家,却有着出色的头脑,虽从未见过文房四宝,他却哭喊着向父母求要,这难道不是好学吗?我们——新一代的初中生,该不该向他学习这种好学的精神品质?
他才能杰出,不但能立即作出诗来,而且,诗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是十分好,甚至使整个县的秀才来观看。并且,他还能看着物体立马就写出诗来。在美妙的一天里,对仲永诧异不已的同县人竟然以宾客之礼对待仲永的父亲,还有人用钱来购买仲永题名的诗。他的父亲灵机一动:“这难道不有利可图吗?”于是,他每天牵着仲永在同县人的家中做客,并不准仲永学习。
果然,好景不长,在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叫他作诗,已经不能和以前的名声相当了。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如果问他的情况,那儿的人会叹息的说:“他已经与普通人没有不同的地方了。”
为什么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会成这样?身为宰相的王安石说:“仲永,上天赐给他的才能胜过了其他的人,甚至远远超过了有才能的人许多,但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使他只能成为普通人,那么,如果普通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的话,会怎么样呢?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后天的教育比先天的教育更加重要,并决定了人一生的价值。
伤仲永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做《伤仲永》。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做方仲永的小孩,从小天资聪慧,五岁那年便作了四句诗。面对这样一个聪明的“神童”,他的父亲却并没有让他学习,而是拉着仲永拜访乡亲,写诗赚钱,结果使仲永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的故事。王安石为此感到很惋惜,于是写下了《伤仲永》。
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认为,仲永最终成为了普通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教育,他的父亲为了赚钱而耽误了仲永的学习。有一句古话说:“学无止境”,一个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天生就掌握所有的知识,如果不去学习,最终必定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仲永身边的其他人,可能只是平凡的人,通过努力的学习,也是能和仲永一样的。而仲永不去学习,即使不失去年幼时的才华,也会被身边的人追上,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我们就像仲永一样,天生比较聪明,比其他的同龄孩子稍微强一些,来到素质班后也可以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我们有好的条件,学习机会又把握在自己手里,却不去学习,或者不认真学习,那么我们就会被身边的其他同学所追赶、所超越,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我们有像仲永一样的才智,这是一件喜事,但如果我们成为了第二个仲永,那就是一桩“悲剧”了——
伤仲永读后感12
《伤仲永》讲的是一个天才变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告诫我们是不是天才都要发奋学习。
小的时候我的脑袋就被灌输了诸如“天才来自勤奋”、“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因此,我对这个故事的主旨并不“感冒”,这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道理是一样的。
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仲永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被“不使学”,被选取人生?仅仅是正因年幼不懂事?还是说惧怕父亲的权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岁时被发现的,随后这天分便被其父亲当作摇钱树,一摇就是十几年。这么多个无趣的年头里,仲永是怎样想的,是否反抗过,我们无从得知。但从最后仲永变成庸才这一事实中,我大致能够推测:仲永已经麻木了,对人生已经没有追求,认为自己就是给父亲谋取利益的存在,理解了这不公的命运,最终才会“泯然众人矣”。
仲永父亲固然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仲永就没有可指责之处了。虽然,仲永并不热爱吟诗作赋,不然怎样会让自己的诗被当作谋取钱财的工具?怎样会在四处访客的无趣生活里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以前听过这么一句话: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会去找一千个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会去想一千个办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愿沦为赚钱的傀儡,不可能让父亲的“阴谋”得逞。
此刻的我们并不需要背负太多太过于沉重的东西,为何不趁此刻好好做一美梦,然后明晨迎着朝阳去追寻它,这样活着不是很浪漫吗?
伤仲永读后感13
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天资非凡,文思敏捷,也许你羡慕他天资出众,可谁料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他四处走访,“不使学”,进而“受于人者不至”,竟使他“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如此通悟,只因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而陨落,可见,“天才”与普通人并没有天然的壕沟,要成才,就必须付出努力!
其实,天赋只不过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成功的原料并不是天资,而是后天付出的汗水——努力。如果没有反应物,催化剂再快又有何用?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朋友,可能你抱怨自己先天的不足,虽然那已无法改变,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我们拥有生命的春天,我们是生命的主宰,如果不想成为陨落的仲永,请努力学习吧!
"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获得果实,那么在寒意料峭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直到收获那一天也不曾停歇。"才子们,行动吧!
伤仲永读后感14
最近这两天我们新学了一篇古文,题目是《伤仲永》。这篇文章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选自《王临川集》。仲永是一个人的名字,伤的含义又是为……感到惋惜。那么,作者为什么为仲永到惋惜呢?下文将为您揭晓。
金溪县的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唯独仲永一生下来就是一位奇才。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写出来的诗句也相当的好。同县的人听说这事后纷纷去请仲永的父亲到家里做客,会用金钱来求仲永作诗。他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直到仲永青少年时期时,让他作诗已经不能符合当年的名声了。仲有成年以后,已经和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有再好的天赋,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也是于事无补,没有用的。拥有好的天赋自然是好事,可总不能不学习吧,文中仲永的父亲为了贫一丁点小便宜而失了仲永的大好前途,真是可惜啊!不管怎样都一定要好好培育人才,更何况是自己的子女,同时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一生下来,就算不用学习,就算是个天才,以后还是要学习的。就因为父亲的“不使学”,才造就了今日的仲永。天下怎有父母如此“谋害”自己的儿子啊。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非没有,只不过少了,还请大家不要学那人,害了自己的子女。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还是一定要学习啊,仲永因为不学习,尽管当初受到了极好的待遇,如今还不是和他人一样,一无所有。
这就是我对《伤仲永》的读后感。
伤仲永读后感15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发奋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正因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一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职责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因此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发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最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发奋,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相关文章
运动会有感作文五篇2023-06-04 03:13:09
科普书籍读后感400字(通用10篇)2023-06-03 00:46:27
六年级下册凡卡读后感2023-06-04 05:35:40
我们仨优秀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17篇)2023-06-09 14:40:31
论语读后感六年级2023-06-08 13:39:32
论语读后感800字(精选30篇)2023-06-13 13:16:5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