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 篇1
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蛙》读后感 篇2
莫言《蛙》是这个月读完的第一本书,因为我原本选的第一本书看了很多天也没看完,我顺便看莫言。
但其实这本书也不好读,背景是中国近六十年的农村生育史,开篇就物资匮乏到啃煤的画面我着实无法想象。作者写得很生动,一个个人物都跃然纸上,合上书本,我都还记得,用了半辈子在追逐爱情的王肝,侏儒妹妹王胆,雷厉风行还有些胡搅蛮缠的王脚,令人暗淡垂泪的陈眉,是个冰清玉洁却被命运戏弄的女人……当然还有我们的主角,蝌蚪的'姑姑。对党忠心耿耿又伤痕累累的姑姑,她的父亲是白求恩的学生,她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刻就是自带光环。从打破老娘婆传统的年轻女孩,到接生了成千上万的孩子的送子娘娘,再到计划生育里手段雷霆的代表人物。村民们从敬爱到恨之入骨,也不过就一瞬间。他们打她骂她的时候从未记着家里孩子还是人家接生的呢。
当时我就在想,人性是丑陋的吧。因为丑陋才会在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便变得忘恩负义,粗鄙不堪。这人性,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可消极终究不是我的风格啊,琢磨着反过来一看,嘿!因为人性是丑陋的,所以我们在遇到善良的时候,得觉得这是弥足珍贵的礼物,这是光,这是彩虹,这是难得可贵的东西。
《蛙》读后感 篇3
自己想读莫言作品久已,只是囊中羞涩和畅销书时髦我却等待降温两个原因,一直耽搁了。十天前,到县图书馆办了图书证,借到了书,花了一周读完了莫言的代表作《蛙》。
记得大二的时候,我给班上同学讲解美国文学,我列举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当时我给大学同学发出感叹,中国人何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的话题不了了之。关于诺奖文学梦,我在中学时代特别关注。据说鲁迅有获奖的资格,他放弃了,后来我读了一些文章,没有官方的资料。小学老师焦贺春说路遥有资格获得诺奖,可是他英年早逝,留下了不朽的两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和《人生》。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举国欢庆,一时掀起诺奖热。我看了莫言领奖的直播,记住了一句话。莫言说他是个讲故事的人。的确,看莫言的书,语言地道,通俗上口,很有农村气息,故事让人震撼。
《蛙》这部作品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生动形象。对于特定历史时刻的低层人,引发读者共鸣!姑姑这个角色特别给力,她晚年忏悔自己的罪恶,她也没有孩子,一辈子给人接生,结果自己膝下无子,一个讽刺性的结局!
《蛙》读后感 篇4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蛙》读完,实在地觉得是部引人入胜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狮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跃然纸上,个个角色或浓妆或淡抹几乎都诠释地恰到好处。小说到最后,也讽刺地写出了社会的畸形。在中国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脉相承的。计划生育稍稍地阻挠了这一脚步,但是只要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源源不断。
小说把镜头定格在了农村,更加突出了这一矛盾。通过蝌蚪与日本作家的来信来贯穿整个始终,虽然比较传统,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这条线。特别是姑姑在小说中多次不同场合不同语气,每每搬出与日本人作斗争的事情,让人会心一笑,可爱与可悲。比照现实,周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一件事从小讲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而故事的开始就新颖逗趣地写到“命名”。名字在每个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乡这个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诙谐的形势存在,好像我们小时候随口给别人起的外号。
故事从一开始的阴暗到后来的荒诞,只是从蝌蚪与小狮子的来回高密乡就完成了,又通过堂吉诃德来串烧,虽然我觉得衔接有点困难,尤其是蝌蚪性格的变化让人惊讶,作为一名军人,怎么会被一小破孩追跑,而这人早前还能用军人的身份劝架?总之,最后我觉得是愈往荒诞发展,可通读下来,也能与现实接轨,不得不说现实与荒诞也许只隔一线。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独》,通篇的荒诞奇幻,真真假假,演绎了触目惊心的现实。
总之,这也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小说,值得一看。
《蛙》读后感 篇5
最近有幸拜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篇长篇小说《蛙》,该小说属于莫言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曾经获得过获得过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姑姑”这个人物形象的确是十分鲜明,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当年那种偏执的狂热。圣母和撒旦两种因子吸附在她的一生中,在某种诱因下极端地释放。手术高超迎接无数生命的妇科医生、狂热冷酷扼杀无数生命的计生干部,这两个面目和在一起就是“姑姑”。也许莫言想通过“姑姑”这个形象和计划生育这个背景来反映人类灵魂中的善和恶的共存。在那个极端的时代,人类的恶就这样被激发出来,做出许多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实,而且在做的时候还理所当然振振有词。
从字面上来讲,莫言在反思计划生育政策,从深地来看是在反思人性。本书主要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如今国家已经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标志着计划生育阶段性的改变,这也赋予了本书更深刻的历史意义。
《蛙》读后感 篇6
《蛙》,作者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莫言,高密人,第一次听说莫言是在高三的语文课堂上,当语文老师向我们介绍莫言及其代表作《蛙》时,我们班的气氛无不为之沸腾,欢呼声此起彼伏。老师当时只是简单的让我们了解一下,而我真正读这本长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是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发言的致辞,第二页则是由莫言本人作的一段词,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心境的体验。小说《蛙》中的主人翁姑姑,是高密的一名普通的妇产科医生,她每天奔波于高密的土地上,当时正是计划生育的特殊时期,由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在姑姑手中夭折的婴儿也遍布高密,在小说中除了姑姑之外,还有一群性格鲜明的人,在他们的世界中,有争吵,有和解,有抗争,有妥协,正是这么一群人让计划生育那段历史变得鲜明,计划生育这个国家政策让人们的人性与政策变得那么冲突,一面要考虑到人类的人性与情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小说是以人们日常的生活为主要的叙述话题,也是由时间这条线来平铺直叙,由远到近,文中也介绍了一些人物的命运,有的
小说《蛙》是莫言写的一
《蛙》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也让我们在那段历史进步。
《蛙》读后感 篇7
两天时间,读完了莫言的作品《蛙》,读完之后,没有酣畅淋漓的畅快感。感觉缺了些什么,或者就是“没有感觉”。如果硬要说,就是力度不够,作者似乎是要尽量保持中立。理科男小说读的不多,只能与余华的《活着》进行比照。另外有关唐吉阿德的情节确实挺突兀的,与整体乡土气息不容。
小说中对计划生育的批判是有的,但读后给人感觉该批判的也只是手段的恶劣,至于政策本身似乎还有认同之感,不得不佩服作者驾驭手法的高超。至于政策执行到现在,作品中有段话很有思考,“哎呦肖大叔,都什么时代了,您还提什么计划生育的事?他说,现在是“有钱的罚着生”——像“破烂王”老贺,老婆生了第四胎,罚款六十万,头天来了罚款单,第二天他就用蛇皮袋子背了六十万送到计生委去了。“没钱的偷着生”——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被牢牢地控制住,赶集都要请假,外出要开证明,现在,随你去天南海北,无人过问。你到外地去弹棉花,修雨伞,补破鞋,贩蔬菜,租间地下室,或者在大桥下搭个棚子,随便生,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当官的让‘二奶’生”——这就不用解释了,只有那些既无钱又胆小的公职人员不敢生。”“照你的说法,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名存实亡了吗?”“没有啊,他说,政策存在啊,要不以什么做依据罚款呢?”。过往已成反思,将来如何继续,也许高物价也是一个因素,让你可以生但不敢生,生的起但养不起。
姑姑这个角色,老年有些悲惨。但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也许是作恶多端、也许是过于懒惰,也许是其它的什么原因,这也是我每每快步走过乞讨者身边的自我安慰。
《蛙》读后感 篇8
上午就回到家中,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把莫言的《蛙》看完了。看的人有些晕头转向,混沌一片。并不是故事有多么的曲折或高深莫测,只是莫言的表达太过真实,让我误以为所述之事皆为真事,实则不然。
他巧妙地把现实与幻想结合在了一起,在阅读的瞬间让我分不清真真假假,于是脑袋一片混沌。冷静下来之后明白,后半段的故事应该是虚拟的,前半段关于他姑姑做计划生育工作的故事,虽有夸张,但也应该很接近事实。
因为那样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我父母、亲人的身上,他们也处在那个年代,残酷实施计划生育的年代。记得母亲对我说,当年在我之后,她又怀了一个女儿,因为是超生,家里又穷,在怀胎8个月时被迫终止妊娠了。
8个月是个什么概念,早产的话,完完全全可以生下来了。母亲说,当时生产队里的人天天跑到家里闹、威胁、恐吓,逼着把孩子做掉。后来,实在势单力薄,被一阵毒药从肚皮上直接注射到孩子的头上,而终止了生命。
母亲现在50几岁了,都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孩子的面貌。说长者一头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粉嫩嫩的小脸,如果顺利生下来,肯定长的比我漂亮。
每每谈及此事,母亲都是无限的伤感和自责。恨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能将已怀胎8月的孩子生下来。在那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年代,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如此残忍、血腥的事。
现在虽然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政策也开放二胎了,但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反而是不敢生了,你说这可笑不可笑?
穷的时候拼命的想生,不穷的时候却不敢生。
突然想起一句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你我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
《蛙》读后感 篇9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
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
《蛙》读后感 篇10
莫言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但是说起来比较惭愧,对莫言的产品我其实没有怎么看过,趁着休息,我看了莫言的作品——《蛙》。
这是一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在这本书中莫言首先讲了他们那个地方的特别习俗,很多人的名字都是用人体的器官来命名,比如王肝,祝胆等等。只是现在中国人都不愿意这样起名字,而且许多人都把之前的名字改了。在这里作者暗喻社会在变化,时代不同了。
作者年轻的时候赶上了大饥荒,作者饿的都吃碳了。如果有人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他就以他姑姑的名义发誓。而现在这部作品就引出了主人公“姑姑”。她是一位坚决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于超生,她六亲不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超生,她想了很多办法。在对待超生的问题,她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设置她还用铲车拔树拆墙。她还利用心理手段,她说如果邻居超生就要拆自己家的房。就这样政策执行的很到位,上千个孩子因此流掉。
看到这里我非常痛恨这个“姑姑”了,然后,莫言说他的“姑姑”其实是个好人。因为她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在当时中国人口太多,国家又贫穷,这样的话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姑姑”当然也是有另一面的,她对过去的行为开始忏悔。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伤心。“姑姑”既捍卫了国家的政策,又得罪了好多人,要知道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传宗接代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政策必定有利有弊,一个人无法左右。读了《蛙》以后我佩服莫言的文采。也为生活在变革年代的人感到无奈。
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读后感350字三年级2023-06-11 06:28:53
小桔灯读后感范文600字(通用8篇)2023-06-09 02:16:39
少年蝙蝠侠读后感500字范文2023-06-08 08:15:33
酿的教学反思及读后感2023-06-12 10:21:59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600字五篇2023-06-14 02:43:59
小学生该如何写读后感2023-06-12 07:05:5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