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时间:2023-06-08 02:58:52 文/莉落 地理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1

《地球的圈层》

习者水平分析:

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体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

B、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探究地球内部圈层

活动

中国古代对大地有一种说法:我们活人生活的地表叫人间,而地表之下的部分,叫阴间。阴间又分18层,所谓18层地狱么?你认为我们住的地底之下真的有18层吗?那我们的地球内部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的猜想都很有意思,想听听我的猜想吗?我认为地球内部结构就像是一个熟鸡蛋的结构,你相信吗?

不信是吧!我这里有一个熟鸡蛋(小刀切开,展示给学生看)同学们能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吗?

(可对学生的描述进行鼓励性评价)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结构也像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

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到地下去看看呢?或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可能)

(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

那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呢?

教师总结:那么,人来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呢?

仔细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结合图1.25,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波、纵波、横波的概念

2、对比纵波和横波,完成下列表格

地震波类型

纵波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横波

根据第一和二题的结论,分析: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是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深入探究:如果是在水面上呢?你的感叹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4、什么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在图1.25中找出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处的大概深度。

5、不连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几个圈层,分别叫什么?

6、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面时,波速会不会变化?如果会,是如何变化的?(深入探究:据此你能推测出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吗?)

7、根据你的理解,地壳的厚度会均匀吗?请举出实例说明

(最后,教师可对比验证地球内部圈层确实很像一i个鸡蛋的内部结构)

1、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要求:只看鸡蛋不看书)

2、完成后,教师给出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的相关知识和数据,再次让学生在已完成的示意图中做出上述内容。

3、然后,教师在给出软流层和岩石圈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与学生可相互纠错。续作出软流层和岩石圈在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对范围

4、最后可根据完成的示意图提问:地壳等于岩石圈?请说出它们的差异?

过度: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下世界很“精彩”,其实地表世界“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在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想!

学生思考

某一学生:由外向里共分三层,即蛋壳蛋白和蛋黄;厚度有差异,蛋壳最薄,蛋白次之,蛋黄最后

学生哄笑

学生讨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钻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

学生阅读,小范围内合作完成上述7个问题

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回答问题

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和求证-,激发学习-。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地球外部圈层

课堂小结

请根据图1.27和资料1,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有哪几层?各自的范围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探究:你认为岩石圈是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

教师小结:(完整版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地球之间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地球这个“精彩’的、充满生机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感受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个家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请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伸出你我双手,自觉的去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每位同学,可任选一题,完成下列探究:(字数:200—300之间)

选题一:如果将来,人类真的发明了一种能到地球深处的“船“,你认为,这样的”船“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选题二:以“一颗小水滴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地理小论文。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课后探讨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分析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精神。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2

城市空间结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城市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一节,教材把城市是作为一个点,从宏观上讲解城市的区位因素,而本节把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从微观上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城市,理解三大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城市三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对城市有所了解,但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对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了解更少,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不怕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雄心和壮志。

●教学重点

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方法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难点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原则,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像。(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像的描写吗?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讲授新课]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板书)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板书)

1.古代对宇宙的探测(板书)

同学们刚才提到了不少。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宇宙”“太空”的描写。如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月宫”,还有《封神演义》中的许多描写等。

在古代,人们不仅对宇宙怀有美好的想像,而且劳动人-用杰出的智慧还发明创造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如圭表、日晷、浑象、漏刻等,在一些地方还建有天文观测仪台,如北京古观象台、河南登封的测景台等。可见,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而伟大的。

(过渡)到了近代,自从1957年10月原苏联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就已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2.宇宙探测的新时代(板书)

(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讨论、分析)人类进入太空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图1.13显示,从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6次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从此以后,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开创了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的新时代。

(打出下列图片)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追月的故事”

(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有哪些重大发现,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

(学生活动、教师总结)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发现在地球上大气层外存在磁层;

(2)发现宇宙空间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γ射线;

(3)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4)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类完成了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

(承转)人类在向宇宙空间的探索过程中,我国也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不甘落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和图1.15来了解。

(设问)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有何意义呢?

3.宇宙探测的意义(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宇宙探测具有时代的意义,使人们对一些天体(包括地球本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宇宙探测还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承转、过渡)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呢?

二、开发宇宙(板书)

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目前,人类主要开发下列几种资源:

1.空间资源(板书)

(设问)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1)利用人造卫星在距离地球一定高度上进行对地球的观测,从而收集关于地球的各种信息;(2)在卫星上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启发、引导)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讨论、回答)因为宇宙空间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特点。

(引导)尽管这样,科学家还是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太空进行了各种科学实验,例如在生物卫星上研究失重对昆虫、微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我们科学家还利用宇宙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航天育种的试验,在太空中培育出了如太空青椒、太空黄瓜、太空玉米、太空一号小麦、太空一串红等植物品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太阳能资源(板书)

(设问)科学家为什么要在宇宙空间中开发太阳能资源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分析、总结)前面我们在学习第2课时就已经知道,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永不枯竭的,并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是绝大部分的太阳能不能透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这一部分我们将在2.2节中详细学习)。所以,科学家在太空中开发太阳能资源是为了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许多科学家还有一些设想,大家请看图1.16。

3.矿产资源(板书)

(设问)目前人类已知的空间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个星球上?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月球的岩层中,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另外还有3He;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运行的一些小行星上富含矿体。

(进一步引导、设问)开发宇宙中的矿产资源有何意义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随着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所以,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学者、科学家就大胆提出了“到太空中去寻找、开发新资源”的设想。通过开发宇宙资源,不仅可以补充地球上矿产资源之不足,而且还可以寻找、开采到新的矿种,这样就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承转、过渡)科学家对宇宙的探索和开发,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生存空间,使人类能够有效地利用宇宙环境。然而,随着对宇宙探索的规律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三、保护宇宙环境(板书)

1.太空垃圾的产生及危害(板书)

教师提供以下资料作参考:

目前,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个各类航天器,这些航天器仍然在轨道上工作的约有600~800个,2000多个丧失功能已经变成太空垃圾在轨道上遨游,还有2000多个已经解体不知去向。人们通过先进的仪器观测发现,目前在太空中有比苹果大的航天器碎片大约有7000~8000个,小的碎片约有3500万个,共计大约3000吨太空垃圾在日夜不停地绕地球飞行。

请同学们再进一步阅读课文及1.17图,看太空垃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太空垃圾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2)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

(3)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目前,太空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体积越来越大。

(承转)这些遨游在太空的垃圾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教师引用下面的资料作说明)据计算,一块以每秒10千米速度在太空中穿行的碎片和在空气中以每小时600千米的速度穿行的飞行物具有同样的破坏效果。就是说,在太空中,哪怕一个鸡蛋大小的碎片,都可以把一个卫星击毁。

1996年11月24日,正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就曾经遭到太空垃圾袭击,只是由于这块垃圾很小,才只给宇航员的窗口留下几处痕迹。1996年7月,法国的一颗名字叫“樱桃”的卫星曾经被一块太空垃圾击中,而这块垃圾恰好是10年前法国的“阿丽亚娜”火箭末级爆炸后的碎片。幸好这块碎片并没有直接击中卫星,而是击中了卫星的平衡臂,臂膀被击断,卫星严重倾斜,曾经一度失去控制。然而,俄罗斯的“宇宙1275”卫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颗卫星在与太空垃圾相撞后发生爆炸,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承转)可见,太空垃圾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那么,怎样来减少空间垃圾呢?

2.保持宇宙环境(板书)

请同学们分析课文、读图1.17来寻找办法。

(学生讨论、回答)限制或清除太空垃圾的办法主要有:

(1)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他轨道上;

(2)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发挥想像畅所欲言)

[课堂小结]

宇宙是浩瀚的,我们在对宇宙环境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重视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宇宙又是神秘的,让我们学好本领,充满信心,到广阔的宇宙环境中去探索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4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 学生基本情况

我所担任的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对地理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同,又加上一部分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求知欲不强,这样的情况对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显的较重,并且不易出成绩.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的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的重中之重.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本学期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其中前三单元是本教材的重点,占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二.

三 、方法措施

针对班级参次不齐的情况,试图采取以下措施:

1 、让学生试着了解地理这门新的学科,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知识资料,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如手.

2 、课堂上多关注“弱势群体”,对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感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自己的解答过程中找回自信.

3 、尽量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证明教材中的结论.

4 、 抓落实工作,为构建大厦打好根基.

四 、 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授课阶段2月---4月,第五 、六单元,第七单元的前两节)

第二阶段 期中考试复习阶段(4月中旬)

第三阶段 授课阶段(4月底----5月初,第七、八单元)

第四阶段 期末考试总复习阶段(归类 、过课本 、试题训练)

除了以上的大致安排外,我自己应好好钻研教材,学习大纲,吃透难点知识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课外辅导,争取每个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高秀珍 谭蓓蓓 翟崔峰

凡事预先则立,不立则废,轻拂三月的春风,又开始了2014年的教学,想在语文教学的天地中上绘上绚丽的一笔,就先从通读教材,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计划开始吧。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32篇,略读课文9篇。全书共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第八单元两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分别编排了张衡,陶行知,阿兰。图灵、宋庆龄几个人物的简介,还介绍了清明节、雪顿节的来历及民俗等。在第一、七单元各安排了:“指南针”,分别讲了“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使说话写文章更生动精彩”和“结合课文内容阅读、搜集资料”。

本册教科书继前五册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单元。他们依次是:多彩的世界、人与动物、科学精神、人与自然、亲情关爱,意志品质、爱国精神、中外文化。每个单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习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的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的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综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5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19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与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四、本学期奋斗目标

1,本学期要扎实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钻研教材教学,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照搬别人的东西,不搞形式主义。

2,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学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成绩。

3,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家长,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

五,为能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教学措施。

1,教师要树立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摒弃得过且过的思想。要在实践中思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养,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净化学生。

2,开好新学期的家长会。由于本班学生农村学生居多,家长在教育意识方面有些淡泊,好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程度低,导致好多家长不会辅导孩子。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送到学校就学好学坏就是教师的了。使教师的教学很被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导入新课】 (放映幻灯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

【讲授】内力作用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一、内力作用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

,思考: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放映幻灯片】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4、分类(根据运动方向和性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材料】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

【启发提问】 (1)上述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还是升降运动? (2)请预测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相对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资料证明,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其各个部分不断发生着水平运动。

【活动】内力作用举例

【放映幻灯片】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 【启发提问】 (1)请分析一下这里海岸变动情况?

(2)设想一下升降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师总结】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讲授】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放映幻灯片】学生思考:渤海与台湾海峡两案例

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教师讲解】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导入】外力作用

前面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这座雕塑还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这把细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讲授】外力作用

【提问】阅读教材P76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 1.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放映幻灯片】1、概念、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导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讲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8第二段和图,

思考:

1.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

【学生回答】

1.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2.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用下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特点:(幻灯片展示)

课后小结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教师进一步指导讲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各种岩石-新岩浆

(2)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内、外力作用

(3)由大气、水、生物参与地壳物质循环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章

地理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最新五篇2023-06-02 12:28:01

地理教学反思总结范文2023-06-04 07:10:09

高二地理学科组教学设计五篇2023-06-12 00:13:21

关于高中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2023-06-09 05:22:55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五篇2023-06-08 04:01:12

地理教育教学必看任务计划五篇2023-06-11 05:43:5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山东省九年级地理教案五篇2023-06-09 17:46:48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五篇2023-06-02 23:26:15

地理教学工作个人计划模板2023-06-19 17: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