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关于学校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1 17:02:16 文/孙小飞 报告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学校调研报告1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步认识

  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1校园文化的定义及特点

  对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视角不同,说法不一,但站在整个大学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方面贯穿于大学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校务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植根于观念和行为范畴,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包括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

  校园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具体的校园文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类体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大学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大学这个主体,是大学和文化的结合;另一层是大学内的文化,是个体概念,指特定大学的个体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国的大学不计其数,中国的高校也有数千所,但风格迥异。如果从大学文化的角度来究其原因,便是大学文化的个性化层次使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概念。作为大学这样一种社会专门组织,有自己的专门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但大学文化归根结底是通过生活于大学之中的人际活动,不断进化、积淀而成的。

  校园文化总体上呈现下列特点:一,多元性与主导性。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还有各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性。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的性质及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导向培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二,科学性与思想性。校园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与智慧,有很强的科学性及浓厚的科学和学术氛围。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还具有境界较高、思想敏锐的特点。三,稳定性与可塑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不仅影响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可变性,同时,它要受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对其施加的影响。四,独立性与开放性。校园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途径及成果,形成了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相对独立体系。同时,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孤立地生存发展。

  1.2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大学生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

  21世纪的大学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学学术环境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师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适合发挥才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大学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师资,就有可能发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纪,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间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强。19世纪末,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就是以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新理念的大学文化而使柏林大学乃至整个德国成为20世纪初“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不同地区的大学、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为了各自的生存发展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实力强的名牌大学,必定拥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21世纪,凸现竞争优势的就是这些大学文化的强势群体。

  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自觉地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活力,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氛围。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高校必须具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方面的资本和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需要大学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观、服务观、人才观、竞争观、创新观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这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所孜孜求索的内容。

  1.3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个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内、由硬到软。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可分为五个方面,即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校园文化是一种寓教育于环境的“潜在课程”,是学校环境、设施、气氛及教风学风、校园精神的有机整合,能使师生感受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神圣、魅力和诗意。因此要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品位大学应当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苑。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学校应当成为师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高品位大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要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的深层挖掘,情感的充分释放,这样,学生才会有成长的真正快乐;高品位大学应当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在学习、活动、交往、合作中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在亲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高品位大学应当像文化宫。21世纪的办学格局必然更为开放和灵活,既能接纳早期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开展课前、课后、周末、假期文化活动的场所。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和辐射优势与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团体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提高对社区的影响力,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温馨的育人环境。

  教育家丹尼尔认为,“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和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都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文化必须承担重要任务。

  2.国内外特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与分析

  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昂立于中国高校之首,屡开各风气之先,与其近百年来一直坚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分不开。个性鲜明、富有影响力的学校,肯定会有自己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砌构,以及附着于上的自始至终稳定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蔡元培先生构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着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而不群。

  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园中林山四时变幻,环抱一泓秀水,掩映两座古亭。心旷神怡的美景与优秀大学文化相映成辉形成了百年香醇般的校园文化。

  中山大学掀起“中大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涵盖了本校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其精髓在于培育以大学精神的大学群体意识。一位著名国外教育专家写到: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东南大学建各种学生社团,形成了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学术科技、书画摄影、主题辩论、环境保护等主题鲜明的系列社团活动,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严谨治学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师资。武汉大学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做了新颖、独特的界定,提出了“奋发图强,建设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精心设计,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健康有序的校园制度文化”的整体思路和构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实践中积累,在继承中发展,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独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硅谷成功的灵魂。同时,硅谷的创业文化也不断提升着斯坦福的校园文化,使斯坦福始终鹤立在高科技产业的最前沿。植根于校园文化沃土,创业文化成就了今天的硅谷伟业。

  调查分析发现:各大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法不尽相同,但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奠定了跨越式发展本校坚实的基础。人文学院侧重于理念形成和形象塑造;综合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侧重于科技氛围的营造,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大学的长远发展结合,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

  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过程中的伟大工程,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并形成特色任重道远。只有运用科学指导,高扬教育理想主义,广泛吸纳一流大学经验,加快改革,完善机制,扎实工作,全员参予才能逐步实现建设高品位大学文化的目标。

  1)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精彩的校训,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山东交通学院“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美国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无不张显大学鲜明的个性,具有极强的宣传教育意义。

  2)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写好校史、建好各类陈列室、展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生动反映学校发展历程,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发挥成才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以其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提倡名人名家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各类奖励。

  3)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大学生文体、科技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4)重视校园景观建设,搞好绿化美化,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桥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以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和他人的美好情操。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观的规划、建设、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赋予校园里包括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在内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学校建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5)重视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等活动进行专项整治,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帮助推荐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

  还有,教师要修养师德,应当从事业出发,构建理解、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要尊师、勤学、守纪,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以高质量地完成党交给的宣教任务。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设这支队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队伍的力量,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能力。

  学校调研报告2

  现如今,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民生大计的头等大事,而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川边远农村的一所教育设施普通但成绩卓著的一所初中的调研,通过现状分析、成绩与特色、问题与困难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学校寄宿制对学校学生成绩提高的显著作用。也针对学校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调研反馈意见以及建议。

  一、现状

  我们此次调查课题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地点是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永江乡的永江初中。

  永江初中一面环山一面临水,学校学生大都是临河居住或者山的另一边的孩子,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还是有一段距离,山的另一边的的学生,距离学校更是遥远,山路也较为崎岖,考虑种种因素,学校便要求学生一律在校住宿。但学校的资源有限,一张单人床都需要挤两名同学。08年地震之后,这所本来就不大的学校举步维艰,教学楼成危房被强行拆除,学校便将学生寝室改为教学楼,用来临时住宿的板房修建起来后,学生们才回到学校寄宿,等待政府援建。然而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所学校没有重新修建,随着板房拆除时间的临近,学校还是没有等到政府的援建,此时,当地小学由政府援建的新楼已经盖好,于是这所中学就借用小学的旧校舍上课,校长还留在初中校区办公。调查中,我们了解了永江初中住宿的基本情况。

  宿舍情况:一栋宿舍楼,共2层,每层8间寝室,最大一间15平米,住20人;最小一间15平米,住20人,平均0。75平米每人。

  寄宿生活情况:住宿生总数223人,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09人;初中一年级66人;初中二年级76人;初中三年级81人。没有管理学生生活的老师。

  接着我们又了解了永江初中的教师教学情况。

  教师教学情况:学校在编教师19人,30周岁以下1人,31—40周岁6人,41—50周岁8人,51—60周岁4人,60周岁0人;学历结构:高中及以下0人;大专以上19人;本科及以上13人;专业结构:语文4人;数学4人;科学0人;物理1人;化学1人;生物1人;思品2人;英语3人;计算机0人;体育1人;音乐0人;美术0人;其他(历史)2人。学校现开设课程: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历史。

  上面就是我们了解到的永江初中的一些现状。

  二、成绩与特色

  对于“永江初中”的成绩,蒋校长还是比较自豪的说道:“我们学校比较小,只有200多学生,因此全部住校。学校学生成绩很好,去年12月28号三台县上专门做了交流发言,我们的学生考上高中后劲很强,上期期末芦溪中学参加绵阳统考我们学校出去的徐丹是全年级第一。在上一届中考中全县700分以上30人,我们学校就有2人,特优生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住校情况下学生的成绩较不住校情况下更好的事实也是学校坚持让学生住宿的原因。

  20XX年,永江初中的两名同学以703的高分并列夺得芦溪学区的第二名,还有一位同学获得了第四名,即前五名有三位同学是来自永江初中。

  一直以来,永江初中的学生在芦溪学区都是名列前茅。

  三、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对于“实行寄宿制给学校带来的最大问题及影响?”这一问题,蒋校长这样回答道:“一,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住房条件限制,学生觉得肯定没有家里方便。二,学生住校,给学校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困难,毕竟有些不听话的学生,晚寝时不遵守纪律,老师为了学生的休息,任课老师值夜,老师休息得不到保障。”

  访谈后我们总结出永江初中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规模小,教师少、任务重,设备缺、利用少。”。具体化就是以下几点:

  1。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如何解决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2、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学校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20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

  3。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四、分析、对策与建议

  造成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多数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二是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

  三是大规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

  2、主观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

  根据分析,以小见大,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我们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在寄宿生管理中,应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制定《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学校最好能为学生生提供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学校可以统一帮学生购买床上用品,床铺上帖上“学生信息卡”,方便管理,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使有学生住校有“家”的感觉。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1、管“穿”。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

  2、管“吃”。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可有针对性的作出安排,固定就餐顺序,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

  3、管“住”。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师负责。

  4、管“行”。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里,远至近20多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每周学生离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接送学生的工作。

  5、管“导”。每天安排五名教师值周。五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学校应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

  学校调研报告3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调查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许多来自一线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都曾就此做过不少文章,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它又是一个新话题,因为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及地方关于教育的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农村教育随之会呈现出新的特征,并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下面,笔者谨以xx小学教育为例,作简要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建湖县西北部,与阜宁县毗邻,面积50。7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居),人口29820人,为xx最薄弱乡镇之一。现有中心小学1所,定点村小2所。

  多年来,由于受到全镇经济薄弱、交通闭塞、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极其简陋。

  (1)校舍。中心小学现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学楼1020平米,为b级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目前现有校舍中,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无一间达标。两所村小校舍总面积为1590平米,除增寿小学630平米简易教学楼为b级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经有关部门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全镇小学所有校舍均在“建议拆除”之列。

  (2)办学设施。办公设施:办公桌椅基本达到教职工每人一套,但绝大部分为80年代所添置,陈旧、破损严重;目前因办公用房紧张,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室里办公。电教设施:全校现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4套,电视机、dvd等配套教学设施5套;电脑95台,45台为今年新配“龙芯”电脑机房,另50台方正电脑已届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为中心校淘汰电脑,各15台,均已报废;教师用机目前才配至部门、科室,无教师办公用机。录音机、语音教学系统:无语音室及可用录音机。图书资料:中心校生均6册,村小生均20册。

  (一)农村小学的办学优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来说,一般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办学优势可言。如果勉强说来,大概有两点:

  1、班额少。中心校各班级生数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级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级甚至不足10人;而驻城及县直学校班额一般在60以上。应该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老师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提供了可能。

  2、教学质量的压力小。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作为家长的共同心理,但总体来说,驻城及县直学校的家长这种愿望和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不少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均相对较好,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期望值较高。此外,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出“农门”心切,往往从幼儿园开始便在城里租房或买房供孩子读书。因此,农村学校在落实“减负”要求和贯彻“五严”规定方面面临的困难要比驻城及县直学校小得多。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劣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简陋。一是教学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达标。二是教学及设备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经费使用需求。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师队伍中,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不安心从教,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

  4、缺乏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社区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时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二、问题成因分析

  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随着“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施行以来,对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县级财政供给与全县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计划安排,应化解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债务我县尚未完全拨付到位;县直较大规模的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债务等待政府偿还,同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急需政府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尽管全县上下都在大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局、县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

  此外,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镇级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开了教育这一包袱,不再承担自身在教育发展上应肩负的责任,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当前,我县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生数多少为标准拨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标准向学校下达公用经费总额,而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并不完全与生数成正比,就好比一个“三口之家”与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开支一样,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够了。在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下,对生数相对较少的农村学校而言,则必定在维修费、办公费、教师培训费、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目前学校经费支出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购的模式,对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审核支付手续烦、规矩多,集中采购耗时长、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经费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乡镇校在规定的报帐日报帐,往往一天时间无法完成,结果还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继续排队。再如,我镇在4月份就上报计划,打算购买一台草坪机,但至9月低尚未落实到位,结果在8月底校园环境整理中,仅清除草坪杂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农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施行后,学校与社区、村(居)以及镇级政府的联系没有原来那样密切,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相对减少,社区及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显得相对不够。二是学校工作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到学生家长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做同样一件工作,比如学生报刊杂志的征订、家校通平台的建设等,城里家长十分热心;而在农村,尽管这些做法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无几。再如,学校在学生到校时间管理、学生路队管理、家长接送学生管理等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我行我素,动辄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骂甚至扬言殴打老师。

  4、在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教师流动不合理。历年来教师“农进城”选调对象均为农村优秀教师,优秀师范类新生分配基本是驻城及县直学校优先,优秀教师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师补充,使得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镇小学一线教学人员中,由师范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仅36人,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不足45人。全镇小学无一名科学带头人或教学能手,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专职教师。

  二是农村教师结构老化。我镇小学在编教师83人,其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达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或年老体弱生病休养的达17人,坚守教学一线的人员仅58人。

  三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①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学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

  ②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而言,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加之思想封闭保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欠缺,尽管课堂教学、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置身于镇校范围内,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在专业成长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领。

  ③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当前,尽管已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怕引发矛盾和问题,在绩效工资分配上无法拉开较大的差距。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者有之;摆老资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龄不肯上班者有之;无病呻吟,小病大养,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三、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均衡教育的呼声逾加强烈,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1、加快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按照原则上每镇举办一所小学的布局要求,对现有学校校舍情况作调研分析,立足学校实际,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使农村学校在校舍条件上既满足需求,又达到整齐划一的程度。

  2、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由于受到经费使用的限制,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自行添置设备、设施相对较少,“等、靠、要”倾向较为明显。目前,各校教学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与教育现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离。要组织对全县各学校办学设施设备条件的普查,立足县域实际,制订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标准,督导和帮助学校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3、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财政部门要深入学校作好调研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公用经费,要保证学校经费总额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二)进一步调优资源配置,努力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农村学校发展步伐,是实现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紧迫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加紧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和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外,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学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诸多方面逐步趋于均衡,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目前,县城学校是全县优质师资最密集区,县城学校在师资配备上高出农村学校一个较大的层次;农村学校师资配备校际间又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为促进师资合理流动,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六年。三是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在县城学校选派一定量的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做到县城学校教师原则上有不少于三年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2、建立起县城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根据县城学校规模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确定其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数量,各援助学校要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对受援学校产生实在的影响,要在人员及设备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加快发展。

  3、组建县域教育联合体。以县内知名校、龙头校引领,组建多个教育联合体,实行人才、资源共享与互动,组织开展帮扶与促进活动,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办学质量、师资配备、办学设备条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与繁荣。

  (三)进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和影响。但多年以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澜不惊,教师岗位“铁饭碗”的倾向表现得依然较为明显,特别在农村学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较为严重。

  1、切实开展动真碰硬的师德教育活动。毋庸讳言,目前来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提法,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已觉得不再是那么底气十足,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诸多行为的存在使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开一场至上而下的“整风运动”,通过展开深入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排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上的存在问题及差距,并制订出台具体而明确的制度与规范,对新发生的违规行为作何处罚,进一步规范与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

  2、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按需设岗的要求,对各学校核编定岗,由学校组织实施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全员聘任制改革,使能够胜任教学一线工作并享有较高的群众信任度的教师优先聘任到教学一线工作,享有高于教辅、后勤等岗位的待遇和报酬。促使不能胜任一线工作、不安心从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养不愿上班等各种类型的人员转岗或待岗。在实施全员聘任制的过程中,可允许农村学校依据工作实际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拥有教师资格的社会从业人员,方可保证农村学校全员聘任制改革不会因教学岗位人员不足而流于形式。

  3、全面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当前,教育行业中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但在目前的农村小学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所理解的绩效工资就是“涨工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少学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经济杠杆未能在调节与规范教师工作行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一是要保证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民主性、真实性,二是要合理拉开工资差距,真正做到依据德、能、勤、绩等综合因素考核发放。做到有为才有位、绩酬挂钩、优绩优酬。从而形成勤于学习、乐于钻研、敬业爱生、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

相关文章

有关教师述职报告合集七篇2023-07-17 20:31:38

科技活动总结报告2023-07-19 17:12:22

公司实习的实习报告集合五篇2023-07-10 21:38:32

精选计算专业实习报告四篇2023-07-09 05:57:41

公司的社会实践报告2023-07-15 22:21:19

学校食堂安全检查自查报告(精选9篇)2023-07-16 19:39:3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2023-07-06 14:46:48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2023-07-19 13:39:50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2023-07-22 16: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