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1
一、设计目的
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对计算机硬件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所用设备
TDN—CM++实验教学系统一台,PC微机一台,排线若干
三、设计思想
1、确定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系统有10条,涉及输入,输出,加,减,自增,自减,与,传送,跳转,停机等指令。
2、根据所要设计的指令,确定各种信息的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的微指令。
3、根据数据通路,确定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4、根据执行流程,确定好机器指令之后,确定相对应的微指令地址,需要多条微指令来完成的机器指令,要准确无误的确定每条微指令的后续地址。
5、设计好指令后,将指令加载,检测该指令是否可以达到预计功能。
四、设计总结
经过了三天的实践学习,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搭档的默契配合下终于完成了硬件课程实验,从中受益匪浅。
实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接线,对于已经做过微机实验的我们,器件箱并不陌生,但也熟知连线的重要性,连每根线都必须十分细心,因为每根都影响着整个设备的运行。于是,我跟我的搭档分工合作,她读图我连线,为了避免连错,我每根线都以红线为起始位,保持规律性,这样也方便出错后检查。在我俩默契的配合下,我们很快就完成了连线操作,后来测试时却发现数据显示一直不变,经过检查才发现原来数据线少插了一根。还好就这么一根问题,因为很多同学在连线这块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了,大大降低了效率,所以说小问题也不能忽视。
连线正确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微指令了,由于对指令的格式不是很熟悉,所以在了解指令格式和工作流程上花费了些时间。编写的指令有两种,一个是操作码,一个是微指令。操作码格式比较简单,相比而言微指令格式比较复杂,共24位,为了便于理解,在编写微指令的时候我都按各部分的含义将24位划分成了几个部分,也便于修改。在编写指令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写的指令都是平时最常用的基本指令,我们都很清楚每条指令的含义,但是把它们转换成微指令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有些指令虽然只有一句,但是却包含好几步微操作,我们必须对每条微操作的流程非常清楚才能写出正确的微指令。
还有就是在编写JMP指令的时候,理论要求我们在执行该指令后,能够实现跳转效果,但很多人都只是理解到这一步,并没有去深思跳转是从哪里跳转到哪里,正如我们刚开始设计这一指令时一样,仅是随随便便的在JMP指令所对应的微指令当中,将后继位地址随便改成了另一个微指令的地址,以为已经实现了跳转,后来发觉,这样的跳转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员使用这一指令的时候,本意应该是想指定下一步将要执行的指令,作用可能是控制循环,也可能是跳转分支,总之是需要自己去设定的一个目的机器指令,而绝不是随意的指定了一条微指令。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操作码中又添加了一条语句,实现了跳转到固定位置,而不会再由机器随机选取目的地址跳转了。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更加地清楚了微指令的操作流程和编写,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硬件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这次实验对今后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课程设计报告2
一、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目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仍相距甚远,表现在:
一是观念滞后,依然延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育方式,主题设计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缺少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体现不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和创新等特征;
二是课程内容单一,学科课程的拓展或延伸,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不够突出;
三是不按要求设置课程,或以课外活动充当;
四是没有课程设计,师生随心所欲进行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确立“研究性学习”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活动,把“研究性学习”与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这一战略性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具备科学态度、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等,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研究活动,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性的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由此过程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评价与反馈指导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才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
二、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主题内容建构与普通学科应有显著的区别,它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因此,在主题研究内容和视角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取舍、资料收集和调研方式的途径、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时间和场地的安排等方面,应有较大的灵活性,要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究,发挥其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2、自主性。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确立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和主持研究的机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整体性。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积累工作,注重主题研究的整体规划,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形成序列。主题设计的内容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完成的,由于不同学生在目标定位上各有侧重,指导者在服从整体规划的同时,还应从实际出发,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和他的年龄、思维水平及知识基础相适应的研究课题。
4、实践性。主题涉及的内容应面向生活和社会实践,要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设计过程和选择方法、表达和展示研究结果等。从实践出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增加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在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和体味人生。
5、综合性。研究内容是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综合性内容,其内容有利于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或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应体现时空开放的组织形式,不局限于学校教室,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
三、主题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关要求,我们在强调从实践出发,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同时,对不同学段进行了统一规划,立求各有侧重。在高中侧重“研究”。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因此,主题设计侧重于理论、方法和能力的形成,适当增加其科技含量,在倡导团结合作、集体攻关的同时,鼓励个人发明创造;在初中侧重“探究”。这个年龄段,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主题设计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设计、操作、成果表达和检验等探究过程,关注其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强调过程体验和经验积累,逐步掌握问题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小学侧重“操作”。这个年龄段,学生善于直观、形象思维,主题设计侧重在观察、了解基础上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初步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训练。在具体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和自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在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国富民强的历史重担;在探索大自然奥妙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保持自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理念,增强生活质量意识、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等。
2、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收集、选择、处理信息,作出大胆的猜想或合理的推断,并进行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证明猜想或推翻猜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体会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同时又能借鉴他人、社会和人类智慧,求得个体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通过合作小组等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增加讨论、交流几率,掌握合作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课题研究和科学实践等活动,建立国家、社会与个人必须依靠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才能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内在动机。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提高创新能力。
四、主题设计的类型及方法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分成了课题型、专题型、实验探索型、现状调查型、作品研制型、文献型等,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主题设计方法。
1、课题型。课题包括某一学科的某个问题、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问题。课题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以创新为目标,但必须使探究性学习水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起一个阶梯状的系列问题系统。围绕问题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科学和技术概念及原理性知识。课题研究所需的经验和能力具有综合性,因此,一般适应于中学高年级。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①知识背景准备;
②选题立题;
③组织课题小组;
④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假设;
⑤实施论证并得出结论;
⑥结果展示和总结反思。
2、专题型。围绕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某一专题,在教师、学生互动交流中学习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或对该问题进一步了解。由于专题研究、讨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因此适应于小学高年级或中学。专题设计应选择多元价值取向的问题或现实中已经存在但其结论尚不清楚的问题。如“哪种颜色的面料更保暖”、“怎样才能减少雨中的含酸量”等专题。专题研究应以学生个体自主活动和小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研究中,不仅学会收集、阐述各种观点,而且学会仔细分析和评价这些观点,从而确立自己的见解。
3、实验探索型。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教师提出若干条件,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现象或找到新规律;另一种是教师直接给出命题,学生围绕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实验探索型学习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能力,发展假设论证能力等。如:“植物侵蚀预防、让草坪变绿”等。实验探索设计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中的实验设计,不再是既定实验程序的机械模仿和验证,而是让学生自己对命题进行假设论证或利用条件探索发现,从而获得实验研究经验,增进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探索法的学习结果是书写实验报告。一般说来一个完整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假设、实验过程的理论指导、实验步骤、仪器和资料的选用、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与测量、实验报告等内容。
4、调查研究型。调查研究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与科学知识有关的种种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弄清其状态及可能的原因,找出其间的联系或发展趋势,进而对蕴含的知识、观念获得较为深刻理解的研究活动。适应于中小学各年级。如:“生活中的噪音”、“解题心理研究”等。现状调查设计一般分现状研究、相关研究、因果关系比较和发展研究四种,可帮助学生学会多渠道采集和占有信息,获得信息加工处理的经验,培养学生了解现状、分析和把握现状的能力。其调查结果是在学生明确调查报告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
5、作品研制型。作品研制是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相关设备工具,仿制或重新设计作品的研究活动。作品研制设计可分为工艺美术、电动模型、雕刻、编结等。作品研制所需工具和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木工器材、手工制作用的泥巴、树叶、野花、布头、毛线、各种粮食等,作品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制作活动具有做做玩玩的儿童活动特点,更适合小学低年级应用。
6、专题文献型。专题文献研究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有关文献进行收集、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观点与认识的一种类型。专题文献研究设计是让学生掌握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学会收集、处理、应用、评价信息,培养信息收集、文献检索和从中提取新的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其研究结果是书写一份研究报告。其报告的价值不仅在于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条理性,更重要的是从现有资料中提取新观点、发现新规律,切忌搞成资料汇编。
相关文章
大学实习报告模板合集八篇2023-07-09 15:04:14
业务员的实习报告三篇2023-07-06 19:23:57
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023-07-16 07:36:51
第五学期总结报告2023-07-18 10:01:13
国际贸易实训报告(集锦十五篇)2023-07-23 01:20:52
员工转正申请报告范文2023-07-14 06:13:1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2023-07-06 14:46:48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2023-07-19 13:39:50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2023-07-22 16: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