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新农村调查报告优秀范本

时间:2023-07-13 06:24:51 文/王明刚 报告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新农村调查报告优秀范本

  韩集乡是鲁西典型的农业乡镇。改革开放以来,该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8到2000年为第一阶段,农村改革深化,基本解决温饱,以粮棉生产为主;从2001到2008年为第二阶段,种植结构调整加快,民营经济起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抢抓机遇,转型提速,孕育腾飞。2013年该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市处于下游水平,地方财政收入592万元,列全市135个乡镇中第13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9755元,略低于全市的10083元。总体感觉是,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经济实力薄弱,村镇建设变化较大,各项社会事业的群众满意度较高,乡村政权运行平稳,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加强,农户生产生活呈现“吃饭靠种地,花钱靠打工,致富靠项目,困难靠救济”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现实状况的分析,找出了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要素支撑力不强,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缺位,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亟待转变等制约该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七个方面问题。最后,本报告提出了今后乡村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一是以高效利用土地为重点,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二是以加大扶持力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三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四是以增强“造血”能力为重点,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五是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提高引领农民致富能力;六是以完善落实政策为重点,提高生产要素支撑能力;七是以解放思想为重点,走出“三农”发展新路子。

  为全面了解乡村发展状况,找出制约农村发展的障碍和症结,探索“三农”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从4月上旬开始,对高新区韩集乡开展了一次全面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访谈等方式进行,在对韩集乡全面情况进行了解的同时,抽取东集、高垣墙、迟桥、张会所、前姜、陶海子等6个村进行了样本调查,随机走访了142户村民。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实状况

  韩集乡隶属于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乡政府驻地距聊城市区15公里,距茌平县城25公里,距东阿县城12公里,处于“聊茌东大三角”中心位置。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4.35万亩;辖3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8596户,2.9万人。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592万元,在全市135个乡镇中列13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9755元,略低于全市的10083元。

  (一)发展历程

  韩集乡驻地为韩集村,原隶属茌平县。明洪武二年,韩敬先从山东登州府蓬莱县韩家沟迁来立村,名韩家沟,后成立集市,改名为韩家集,简称韩集。1971年2月,茌平县将三十里铺人民公社划出4个行政村、广平人民公社划出27个行政村组建韩集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为韩集乡。2010年7月被划归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7月,成为高新区四个乡镇(街道)之一。

  韩集乡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战国时期孟尝君、唐代诗人王维曾在韩集一带游历;该乡高垣墙村秦、汉、晋时期是茌平县城所在地;迟桥村西200米处有孟尝君遗址,清初建有二孟庙,合祀孟子与孟尝君。韩集乡是冀鲁豫边区第四地委(又称运东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所在地,田纪云、肖华、刘致远等曾在此领导了艰苦卓绝的茌南抗日斗争。该乡张会所村东一公里建有六二七纪念园、迟桥村建有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

  韩集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2000年)。农村改革深化,基本解决温饱,以粮棉生产为主。韩集乡同全国一样,推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但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许多村过分强调集体财产“分得越彻底越好”,致使绝大数村庄集体经济成了“空壳”。受距离茌平县城远、交通不便和干部群众市场经济意识差等因素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到2000年,冬暖式大棚、韭薹等产业才形成了一定规模;此时,全乡只有孟尝君酒厂一家工业企业。这一阶段,韩集乡没有跟上全市大多数乡镇由粮棉种植业为主向以多种经营和乡村企业为主的转变步伐,农业生产仍是粮棉主导型,农民收入基本处于徘徊缓进状态。

  第二阶段(2001—2008年)。种植结构调整加快,民营经济起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韩集乡党委政府从以往的抓生产经营、催收催种,逐步转变到落实政策、提供服务上来,并把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引导群众发展“一花一菜一拱棚”三大富民产业,到2008年,黄花菜、大白菜和大拱棚的面积分别达到2000亩、5000亩、3000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了辉煌钢管、古漯河生态园、鼎昇饲料、金福饲料、新鹏鸿面粉等企业,形成了由20余家钢管、铸压件、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汇集的三大中小产业集群。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新大地铝业、宏通砼业、信发三利环保、信通运输等大型企业落户茌平工业园区。农业结构调整将农民从土地耕作上解放出来,工业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因此,这一时期农民外出务工数量持续增加,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减轻了农民负担。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对8个村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新修12个村柏油路,修建了汽车站、中学教学楼和乡卫生院病房;建设了运东地委纪念馆,重建了六·二七纪念亭;建设了乡文化中心广场,4处村级文化大院。这一阶段,韩集乡被茌平县定位于生态农业乡镇,其招商引资来的工业企业,只能在茌平县工业园区落地,税收由县乡进行分成,乡境内企业以涉农企业为主,财税贡献少。因此,韩集乡经济依然以农业生产为主,财政薄弱状况没有得到大的改观。

  第三阶段(2009—2014年5月)。抢抓机遇,转型提速,孕育腾飞。韩集乡经历两次区划调整,成为聊城市高新区的四个乡镇(街道)之一。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后,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将韩集作为弱乡镇突破联系点,给韩集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韩集乡适时提出了“以民生项目立乡、优势农业项目立乡、重点项目立乡”的工作思路,把项目建设作为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定了三年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争取“进前百,争中游”(即三年内在全市乡镇排名进前一百名,力争达到中游水平)的战略目标。韩集乡借助外力,争取市、区两级两年共计投资约88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对内深挖潜力,强力推动招商引资,2013年,完成招商引资27.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4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92万元(新口径),是2012年的6.9倍,实现了跨越增长。这一阶段,韩集乡由茌平县的偏远乡镇一跃成为聊城市的郊区乡镇,带来的不仅是区划的变化,更是迎来了思想的大解放;韩集乡因落后而为人们所熟知,也因此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经历着由农业乡镇向项目建设乡镇蜕变。韩集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转折点上,进入了一个跨越赶超的时期。

  (二)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

  韩集乡东部土地肥沃,西部是有“鲁西绿肺、天然氧吧”的美誉的近万亩古漯河湿地;境内有茌新河、赵牛河、位山引黄第一干渠、乐平铺分干渠等河渠,灌溉条件便利。

  种植养殖业发展好。全乡4.35万亩耕地中,种植粮食3.5万亩,各类瓜果蔬菜5000亩。全乡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张会所葡萄种植基地,有葡萄大棚280亩,年产葡萄700吨;古漯河黑猪养殖基地,黑猪存栏3000头;四海养殖基地,面积240亩,建有有鱼塘64亩,羊存栏量2000只;孟尝君红高粱生产基地,面积600亩,种植高品质酿酒高粱;大杨中草药种植基地,面积1200亩,主要种植各类中药材。(见表1)

  表1:韩集乡主要种植作物及土地流转效益对比(亩/年)

品种

投入

产出

收益(元) 

项目

金额(元)

项目

金额(元)

小麦和玉米

耕地40元、播种30元、小麦良种60元、施底肥80元、浇水两次25元、追肥60元、打药10元、打除草剂5元、收割45元;玉米种20元、播种25元、施肥50元、浇水两次30元、收割50元;用工15个,1050元。

1580

小麦:850斤×1.25元/斤=1062元;玉米:900斤×1.2元/斤=1080元;综合补贴125元。

2267

687

大棚葡萄

肥料2000元、农药800元、用工120个×50元/天=6000元(男女老少均可)、农膜1000元;一次性投入、15年收益的基础设备折旧费590元(包括竹竿2500元、铁丝500元、葡萄苗2900元、水泥柱3000元,共8900元)

10030

一亩420株,每株产量13斤,总产5460斤,平均单价4元。

21480

11450

大白菜

肥料400元、用工10个×60元/天=600元

1000

亩均种植2200棵,每棵平均5斤,0.6元每斤

6600

5600

黄花菜

肥料100元、用工20个×50元/天=1000元

1100

产量3000斤,平均价格1.5元,

4500

3400

药材防风

种子1100元、肥料农药300元、用工14个×50元/天=700元、土地租赁费1100斤小麦×1.2元/斤=1320元,

3420

亩产300公斤,平均单价17元

5100

1680

药材天花粉

种苗2000元、肥料农药300元、用工14个×50元/天=700元、土地租赁费1100斤小麦×1.2元/斤=1320元

4320

亩产350公斤,平均单价18元

6300

1980

土地流转情况

 

0

小麦:1100斤×1.25元/斤=1375元;腾出种地占用15个工:15×70元/天=1050元;仍能享受综合补贴125元

2550

2550

  涉农企业稳步发展。全乡共有5家涉农企业。古漯河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是聊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黑猪存栏量3000头;金福饲料公司,建有两条420型饲料生产线,年生产饲料10万吨;鼎昇饲料公司,年产饲料8万吨;新鹏鸿面粉公司,年产面粉10万吨;孟尝君酒业,可提供白酒生产中产生的酒糟等副产品5000吨。

  土地流转面积较大。全乡共流转面积1万亩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22.99%。流转情况大致分为三类,村内部户与户之间的流转,主要用于发展大拱棚,面积约3000亩;古漯河区域内的低产田流转,主要用于种植、养殖和农业观光,面积约2000亩;农户与开发商之间的流转,主要用于引进的高效农业种植项目,面积约4000亩。这些土地的流转方式有托管、反租倒包和互换、农户间转包、开发商集中连片租赁四种形式,其中开发商集中连片租赁是目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机械化率高。2000年开始使用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2007年大型农机具已基本普及。2013年,韩集乡农机保有量达到了172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67台,总动力达到8.9万千瓦;小麦机耕、机播、机收率均达100%,玉米机收率达80%以上。与此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断提高,每年夏收、秋收期间,区农办、乡农机站负责为跨区作业的农机办理证照,以增加农机户收入。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全乡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14家,其中种植合作社7家、养殖合作社7家。2013年,韩集乡惠所无公害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鸿福地农民养殖合作社、世纪纬创种苗培育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评为高新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产品品牌少。仅有两个,古漯河黑猪养殖合作社注册的“漯河1号”优质黑猪和惠所无公害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注册的“惠所”商标。

  农民培训坚持好。自高新区从2008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韩集乡每年培训约1000人次农村劳动力。

  农业补贴落实到位。全乡2013年共发放各类惠农资金734万元。主要项目是,粮食及农资综合补贴每亩125元,棉花良种补贴每亩15元,玉米良种补贴每亩10元,由银行一卡通直接支付给农户。购置农机具的种粮户,购机花费3万多,享受到的补贴1万元左右。

  2.工业。

  韩集乡工业底子薄、起步晚,纵向比变化较大,现有的工业企业全部是私营企业。(见表2、表3)

  表2:韩集乡主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名称

建厂时间

产能

产值

(万元)

利税

(万元)

山东孟尝君酒业有限公司

1993年9月

年产白酒2000吨

8000

1300

聊城金福饲料有限公司

2006年3月

年产饲料1.5万吨

5100

170

聊城新鹏鸿面粉有限公司

2011年9月

日产面粉350吨

4600

110

聊城辉煌钢管有限公司

2011年1月

年产钢管9000吨

2900

210

聊城鼎昇饲料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

年产饲料6500吨

2100

75

聊城越通钢管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年产钢管4000吨

1200

93

聊城利鑫市政有限公司

2003年2月

年产混凝土15万吨

4200

310

聊城宏达建材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年产混凝土20万吨

5600

420

聊城秋恋晨服装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年加工服装15000件

90

26

聊城市开发区君仁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年产钢管3500吨

900

65

聊城市开发区行通管业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年产钢管1600吨

480

33

聊城市晨光钢材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年产冲压件18000件

680

29

合计

 

 

35850

2841

  表3:主要工业企业分行业用工情况

行业

用工数量(人)

平均月工资(元)

涉及村庄数(个)

白酒行业

300多人

2100多

30

饲料加工

50多

2000多

20

钢管加工

126

2800左右

6

服装加工

50多

2000

1

农产品加工

32

2300

6

  目前,在建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3.75亿元。分别是,⑴泰悦机械年产15万台驱动桥项目,投资5.6亿元;⑵宏达建筑沥青拌和站项目;⑶会赢金属钢管深加工及钢圈项目,投资1.2亿元;⑷利鑫市政拌和站项目,投资5000万元;⑸龙翔电气高低压配电项目,投资3.2亿元;⑹玉泉润滑油项目,投资1500万元;⑺辉煌钢管二期扩建项目,投资1000万元;⑻阿华制药项目,投资1.5亿元;⑼压力容器配件项目,投资10亿元。这些项目中,6个年底前可投产运营,预计可提供地方财政收入900万元。

  3.服务业。

  韩集乡服务业尚无大型项目,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农贸市场及农业观光园为辅。

  全乡有个体户650余家,以东集、蒋庄为主,分散于37个村;主要涉及副食百货零售、餐饮饭店、农机维修、种植养殖、居民服务等。集贸市场位于东集村和石海子村,年交易量400余万元。观光农业开始起步,石海子村和陶海子村分别建设了田园牧歌生态农业观光园、鲁发农林高科技生态示范园。

  (三)乡村建设情况

  韩集乡镇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2010年7月划归聊城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是韩集乡镇村建设变化较大的时期,2012—2013年新建、拓宽乡村道路25.3公里。

  1.小城镇建设。

  2012年,修建乡驻地下水道3200米,道路铺装21535.49平方米;规范驻地门市广告牌2857.14平方米;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处,在乡驻地、村主要道路设置垃圾箱,由全职环卫保洁队伍定时清理、清运,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2013年,建设幼儿园大街、排水工程1480米,安装路灯32盏,铺设花砖7600平方米;自来水改造工程埋设管道45000米,建设中型水厂一处。

  2.农村社区建设。

  有大杨、西集两个农村新居建设试点村。大杨社区一期135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并完成了拆迁,二期正在积极筹划建设中。西集社区12栋5层楼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两个新型社区建成后,届时可置换土地指标510亩。

  3.村居建设。

  农户住房基本上以下一代成长为成年人为周期,大约居住年限为25年左右。以前姜村为例,该村有1230人、513户。2012年、2013年新建民房共计23处,占总户数比例4.5%。新建住宅面积为长18米、宽19米,面积342平方米(约合0.5亩),花费在10—11万元左右。全村共有老旧危房15处,占全村比例2.9%;空闲宅基11处,占全村宅基地总数的2.14%。

  (四)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群众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满意度较高。对教育事业的满意率达96.5%,对卫生事业的满意率达92%,对就业、社会保障满意率达85%。

  1.义务教育。

  目前,韩集乡辖区内有7所公办学校,包括初中1所、中心小学5所和乡中心幼儿园。在校生总数3220人,其中初中647人,小学1849人,在园幼儿724人;小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六二七小学为“聊城市教学示范学校”。全乡有教职工164人(初中59人,小学99人,幼儿园6人),其中有省级优秀教师、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3人,市级优秀教师5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3人。

  校舍改造稳步推进。2000年,韩集乡有6所学校,砖瓦结构校舍面积9176平方米;2006—2012年,新增校舍4270平方米,新建2栋教学楼3756平方米;2013年,新建六二七小学教学楼3060平方米,初中学生餐厅735平方米。农村幼儿教育逐步规范,2000年有4所私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60人;2008年,有幼儿园8所,其中公办园5所,私办园3所,在园幼儿450人;2012年新建乡中心幼儿园1所,2013年招聘幼儿教师5名,投入配套资金50万元。

  减轻义务阶段教育负担政策得到落实。2000年时,小学每生每年收取学杂费约100元,课本费90元;初中每生每年收取学杂费175元、课本费170元。自2007年起免除了中小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对初中住宿生进行补贴。

  初中教学质量成绩突出。2008年初三毕业238人,升学率89%。2011年,韩集中学中考报考的117名考生中,录取113人,录取率96.58%。2013年,高中录取率93%;中考优秀率4.32%,在全市168所初中占第16位;合格率73%,在全市占第15位;综合指标在全市农村中学中列第8位。

  2.卫生事业发展。

  韩集乡卫生院,现有职工28人,在编16人,聘用1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医师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2000年,卫生院仅有大型设备4台、固定资产39万元;2008年,大型设备达到11台;2013年,医院固定资产1066万元,拥有美国泰圣彩超、500毫安X光机、美国进口动态心电图仪、美国迈瑞心电监护仪等大型医疗设备30余台。

  全乡共辖7个中心卫生室,共有乡医39人,在卫生室工作的乡医24人,没有非法行医的医疗机构。

  自2006年实行新农合以来,政府全部垫付个人应承担部分。2009年起,卫生院给全乡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查体,实行农村孕产妇免费服叶酸、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3.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

  农村劳动力就业,以东集村为例。该村总人口874人。劳动力327人,占总人口的37.4%。劳动力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3人,占16.2%;初中91人,占27.8%;小学及以下183人,占56.0%。从业分布,从事农业生产的126人(占38.5%),外出务工201人(占61.5%);打工地点以聊城市内为主,有190人,占94.5%;市外11人,占5.5%。个体经营户中从事农业生产和打工的劳动力有交叉,共78人。(见表4)

  表4:东集村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布结构:

劳动力(327人)

分布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46岁及以上

31--45岁

30岁及以下

农业(126人)

人数

53

73

53

57

16

 %

42.1

57.9

42.1

45.2

12.7

纯打工(51人)

人数

28

23

10

25

16

 %

54.9

45.1

19.6

49

31.4

兼职工(150人)

人数

97

53

54

62

34

 %

64.7

35.3

36

41.3

22.7

  从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妇女占较大的比例,30岁以下明显减少。打工的和兼职打工的,46岁以上的`人明显减少。

  社会保障政策执行较好。目前,韩集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1800人,占总人口的65%;符合领取养老金人员4100人,发放率达到100%。全乡有低保824人,每月补助金额分为110、120、130、140四个档次;农村五保供养2012年96人、2013年87人;其中集中供养2012年33人、2013年31人,分散供养2012年63人、2013年56人。该乡未设敬老院,韩集籍老人入许营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目前,韩集乡共有五保供养老人85人,其中分散五保56人,每月补助金额210元;集中供养老人29人,乡财政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向许营镇敬老院拨付养老费用。

  4.群众文化生活。

  韩集乡有“梨园百花”老年艺术团一个,由东集村党支部筹建。全乡有东集、陶海子、张会所村3个秧歌队,人数均在20—30人之间,活动开展较为经常。东集村秧歌队逢二、七东集村大集演出,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九九老人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在乡驻地巡回演出。

  (五)乡村政权运行情况

  2000年,乡村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农业税、“三提五统”、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业技术培训等日常工作,并把部分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乡村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建设、土地流转、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来。

  1.乡级政权运行。

  韩集乡政府现延续七站八所机构设置,设行政编制31人、事业编制30人。目前实有行政人员31人,事业编制人员38人。乡对村管理实行管区负责制,管区负责落实辖区内各村的日常管理;制定了村级绩效考核方案,对村级全部工作进行了量化,年底排出名次,落实利益导向。

  韩集乡财政困难。2013年当年的财政收入才超过干部职工的工资支出,依然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借款维持运转。自2010年7月区划调整以来,乡机关干部工资执行原茌平县标准,高于开发区区直和其他乡镇;后经历2011年、2012年两次调整,开发区区直、乡镇工资实行统一标准。2011—2014年,四年间的月平均工资(全额)分别为2711元、3032元、3415元、3922元。绝大多数乡干部能够围绕乡中心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2.村级组织运行。

  村设组,组管户,主要是村“两委”靠上服务,解决群众的现实需要;村级解决不了的,由乡政府协调解决。全乡37个行政村中,全部实行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一肩挑”,3名委员制的村有27个,4名委员制的村有10个,村民小组长129人。农业税免除后,多数村没有集体收入,村里的公共事务、运转经费、误工补贴,全部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勉强维持。个别村(如石海子、老户王、吴庄、牛庄等紧靠古漯河的村)有集体坑塘和荒地发包,因当时租赁费较低,大多抵顶了群众上缴的黄灌费,基本状况是“村比户穷”。

  村干部工资待遇较低。2014年以前,由于韩集乡财政困难,村干部工资在村级转移支付中解决,待遇普遍较低。2011—2013年,村支部书记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300元、1430元、1556元;计生专职主任年平均工资分别为780元、858元、934元;其他“两委”委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520元、572元、622元;小组长等干部年工资基本维持在数百元左右。2014年起,韩集乡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村干部工资由基础工资、人口基数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基础工资部分村支部书记每年3500元,计生专职2100元,其他“两委”成员1400元。人口基数工资部分,村支部书记、计生专职、其他“两委”成员分别按2元、1.2元、0.8元,乘以村人口数计算;人口低于500人的村,支部书记、计生专职、其他“两委”成员分别按1000元、600元、400元计算。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按6:4比例确定。基本工资按季度发放,绩效工资根据年底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重新计酬后,村支部书记、计生专职主任、其他“两委”委员的年平均收入分别可达到8461元、5078元、3507元,小组长等其他非定职干部工资由村级结合自身实际落实报酬。

  村级运行可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村8个,以石海子、前姜、邹庄等为代表,主要特点是:村两委能够主动思考本村产业优势,通过组建合作社、拉长产业链条等形式予以扶持、引导,扩大经营规模;对于落户本村的招商引资项目,能够较快引导群众推进;上级的帮扶资金能够主动向村里的困难群众倾斜,班子威信较高。比如,石海子村引进并落地了9家民营企业,流转1200亩地建设了田园牧歌高科技生态园项目,在济聊一级路征地拆迁过程中,率先完成了征迁任务;邹庄通过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扶持意向户发展大拱棚等。

  二类村24个,以张会所、大杨、老户王等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工作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开展工作仅限于完成上级安排的日常工作,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比如,在乡政府的引导、帮助下,张会所村发展了葡萄种植产业;大杨、老户王等村在济聊一级路征迁工作中,需要乡政府派出工作组帮助完成等。

  三类村5个,为吴庄、曹庄、仇陶、西集、门李等,主要特是:村“两委”班子有“软、散、瘫”倾向,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村里矛盾较多,存在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尤其在涉及拆迁、征地等重大事项时,严重影响面上工作。比如,吴庄村部分村民因为涉及古漯河湿地承包问题,多次到乡政府集体上访;门李村“两委”班子缺乏进取精神,因经济困难发生了村干部私自变卖大队部的行为等。

  (六)农户收入消费情况

  农民收入分布呈纺锤型,多数农户年人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占调查户数的56.67%;支出结构比较分散,日常生活支出占比下降,说明多数农户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消费在不断升级中。(见表5)

  表5:张会所村30户收入支出情况

项目

收入与支出

户数(户)

比例(%)

年人均收入

2000元以下

1

3.33

2000——4999元

2

6.67

5000——9999元

10

33.33

10000——19999元

15

50

20000元及以上

2

6.67

家庭中

最大支出项目

教育和生产资料

9

30

医疗支出

3

10

日常生活支出

5

16.67

盖房

9

30

买车

4

13.33

  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张会所村调查的12户的收入变动情况看,2000、2008、2012、2013年四个时点的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208元、5541元、10583元和11000元。2008年比2000年有明显上涨,主要是2006年免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到2012年有显著上涨,主要原因是打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和2009年该村新发展葡萄大棚使收入大幅增加;2013年比2012年有小幅增长。

  (七)生产经营典型户情况

  1.特色种植户。

  丁忠华,全家3口人,有2个劳动力。她种植了2个大棚、2个小棚共计12亩的葡萄,是张会所村最大的葡萄种植户。12亩土地中,以每年1300元/亩的价格流转其他农户7亩,签订了五年的合同。生产时间从每年的春节后开始,到农历10月底结束,共计10个月,纯收入6万多元,人均2万元以上。据她讲,葡萄种植的好处是不用离家外出;虽然这两年葡萄价格略有下降,但效益比种粮要好。她准备再坚持一两年,就上冬暖式大棚,改进种植技术,使葡萄上市时间再提前,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2.个体工商户。

  张玉胜,全家4口人,有2个劳动力。他通过外出打工学会了面粉加工,2010年靠自己积累和借款投资30万元在村里开起了馒头房,年收入13万元左右,人均3万多元。建设厂房占用的荒地是用自己的耕地流转过来的,平时雇工1人,月工资1300元左右(工作半天),忙时雇工3人,销售辐射周边5公里的村庄。

  3.半农半工户。

  纪淑华,全家3口人,有2个劳动力。她自己耕种4亩土地,养殖了2—3头猪;丈夫在砖厂打工,月工资2000多元;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人均不到1.2万元。据她反映,2010年丈夫外出打工时遭遇车祸,花费4万元,厂子里没有给买保险,自己承担。对于养猪效益,她形象地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猪肉价格波动较大,不知道赔赚。

  4.纯农业种植户。

  韩明全,全家3口人,孩子上学,妻子长期有病,低保户。耕地4.2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每年收入1.5万元,医药费支出1.2万元左右,生产生活较困难。

  (八)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韩集乡共有4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7个、乡直机关事业党支部5个、“两新”组织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1141人。

  从韩集乡党员的结构看,农民党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学历绝大多数为初中或小学,年富力强素质高的农村青年党员少。同时,党员后备力量不足,部分村长期没有新发展党员。如,前姜村2004年至2010年没有发展过新党员;2011年新增6人(其中大学生、部队复员转入4人,发展2人),2012年发展2人。(见表6、表7)

项 目

类 别

人数(人)

占全体党员比例(%)

党员构成

农村党员

932

81.7%

乡直机关党员

194

17%

“两新”组织党员

15

1.3%

性    别

男性

986

86.4%

女性

155

13.6%

年龄结构

30岁以下

68

6.0%

31—40岁

114

10.0%

41—50岁

218

19.1%

50—60岁

262

23.0%

60岁以上

479

42.0%

学历构成

研究生学历

4

0.3%

大学学历

132

11.6%

大专学历

65

5.7%

高中学历

201

17.6%

初中学历

523

45.8%

小学学历

145

12.7%

文盲

71

6.2%

  表6:韩集乡党员结构一览

  表7:韩集乡村支部书记年龄结构一览

项目

年龄

数量(人)

比例(%)

年龄结构

35岁以下

2

5.4%

36岁—45岁

10

27%

46岁—55岁

22

59.5%

56岁以上

3

8.1%

学历结构

大专以上

3

8.1%

高中(中专)

22

59.5%

初中

12

相关文章

精选暑期实践报告五篇2023-07-13 00:53:40

大学生兼职社会的调查报告范文2023-07-15 22:28:08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2023-07-11 04:41:23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三篇2023-07-19 06:11:56

文明状况调查报告2023-07-23 09:13:46

如何写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23-07-18 08:30:0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2023-07-06 14:46:48

工程技术部述职报告2023-07-19 13:39:50

在幼儿园的暑假工作实践报告范文2023-07-22 16: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