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分角色表演隋文帝、隋炀帝时期的读书人,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概括总结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贡献?
3、讨论:科举制的诞生的作用。教师总结科举制与它的本质区别是: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过渡:隋朝科举制虽然规模不大,还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完善的?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扩进学舍,增加学员,考中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时,大力提倡科举,举行殿试,不仅有文举还开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考试内容
进士及第是一种高荣誉,人称“登龙门”。新进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曲江参加国宴,在曲江垂帘观看。高门权贵也云集于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新科进士们附诗抒情、春风得意。
(过渡):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
A、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
B、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为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
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文化的发展,造就一批诗人,推动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发展,使唐文学达到很高水平。
高中历史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学难点:
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想一想,他是谁呢?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
1.赵州桥
(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
(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
2.唐都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发明的。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3.隋唐医学的发展
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留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下面我们学习辉煌的唐诗艺术。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我国自古至今都有诗歌,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呢?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2.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总结:
“诗仙”:李白:盛唐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圣”:杜甫 盛唐到衰 气魄行浑,沉郁悲怅
白居易 中唐 通俗易懂
高中历史课程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授课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2、农业发展的表现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
2、棉织业:
3、制瓷业:
4、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纸币
(1)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课题:《元朝的统治》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分别设置为:
3、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5、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二、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盘锦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三段即:自学、导学、测评阶段,六步指: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利用自制的简单课件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相结合,并密切联系旧知和现实生活实际。
三、学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感知历史。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充分利用《元朝疆域》图,增强学生的空间地理概念,把握行省制度的三步曲(目的、内容、影响)。民族融合的表现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培养良好的思维和记忆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上课后欣赏一下元世祖的治国风采,接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然后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思考题,鼓励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学教材内容,有疑难的地方合作解决。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情,参与他们的讨论,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
(一)、“蒙古的兴起”一目,因为不是重点内容,所以只找一名学生结合能反映蒙古人生活的图片和教材内容,概述蒙古人的生活特点及蒙古社会发展的原因。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一目,先出示成吉思汗的画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提出问题:毛主席曾赞誉他为什么?为什么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学生很容易就会答出,接着进一步强调蒙古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从而师生共同归纳出其主要业绩,肯定其历史地位。蒙古政权的扩张,我利用《元朝和四大汗国》图,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帝国面积的庞大。
(三)、“元朝统一全国”一目,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疆域图,谈谈蒙古军队是怎样一步步吞并了周边的政权,建立了元朝,又是怎样灭了南宋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从而理清基本线索,增强直观性。为了突破难点,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元朝统一的意义,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文天祥抗元,先出示其画像,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讲述其抗元事迹并对其进行评价,之后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过零丁洋》全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进掀起课堂的一个高潮。
(四)、“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一目,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了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答出行省制度的内容外,还借助《元朝疆域》图,强调管辖大都及其周围的机构名称、管辖我们家乡的行省,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为了让学生认清行省制度的影响,我提示学生要加强与当今行政制度的联系。元朝对台湾的管理,在学生回答之后,将管理机构的名称落实到地图上,并补充其隶属于福建省,启发学生回顾三国时内地与台湾往来的史实,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西藏的管辖,先让学生回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再转向元朝时二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民族融合的表现,师生共同归纳出四个方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同时也便于记忆。
最后,由学生小结:10-11课知识整合,在此基础上,我出示知识结构图,理顺本课线索。为了巩固本节课内容,我最后还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非常侧重习题的“精”。
五、教学手段: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
高中历史课程教案5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道路”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_革”,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道路的开辟。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并对比“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祝酒歌》片段,展示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部分歌词。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1977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学生听歌,根据这首歌创作的时间和歌曲旋律、部分歌词,
思考并回答问题:歌词中“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1976年10月粉碎“__帮”,“_革”结束)
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喜悦,激动,期待……)
总结、过渡:十年“_革”的动 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__帮”后人们要求纠正“_革”的错误,拨乱反正,这正是《祝酒歌》的创作背景,它以活泼流畅的曲调,丰满生动的歌词,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情感。人们对“_革”后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让我们通过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见证时代的变迁。
二、新课探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目标导学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材料一:1978年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数发展和生活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周天勇《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改革开放》载《学习日报》2008.8.25?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吗?
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国民经济困难)
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
材料二:1977.2.7,《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的遵循”。
1977.8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强调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明了“*建设的根本道路,这是当代*最重要的成果”;“文化 大革 命”这种政治性质的大革命还要进行多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问:有什么问题阻碍了人们对未来美好期许的实现呢?
根据材料,你认为是哪些问题阻碍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实现呢?
(“两个凡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盲目个人崇拜,使得*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过渡)设问:面对“两个凡是”将“_革”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
材料三:图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
面对“两个凡是”将“_革”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为开端,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总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目标导学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阅读课本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结合刚刚找出的“问题”,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
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并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
①针对“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②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针对“盲目个人崇拜”——政治上——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法党规,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教师补充: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这是对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肯定和总结,也是对中共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标志着中共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教师补充: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目标导学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拨乱反正
设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阅读本课课本,你能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阅读本课课本,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
刘少奇冤案的平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完成。
教师补充:平反冤假错案和思想上全面拨乱反正有利于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又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设问:“_革”后人们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由此,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_革”后人们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由此,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三、拓展延伸
历史学家胡绳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引导学生从思想、领导核心、历史地位三个方面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课堂总结
以示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见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 大革命”的结束
C.*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彻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并由回答正确的同学讲解题。
相关文章
高二地理选修教案五篇2023-07-11 00:25:05
高三优秀地理教案五篇2023-07-07 00:06:29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五篇2023-07-11 19:13:34
新课标幼儿美术上册教案五篇2023-07-09 03:11:33
幼儿园美术教案五篇2023-07-09 02:05:50
幼儿园美术热门教案五篇2023-07-21 21:36:5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高中父与子读后感作文800字五篇2023-07-17 13:49:10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2023-07-15 05:55:46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2023-07-23 08: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