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教案四年级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含的意义
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保护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2、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
2、查字典,了解“神圣”的意思。
一、质疑导入(2分钟)
师: “神圣”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通过查词典,大家都知道了,“神圣”的含义是:“极其崇高而庄严的,不可亵渎的。”(生可能依然不懂)
师:那你们觉得什么在你心中是神圣的?
生:国旗、国徽、国家法律、母亲、人的尊严、革命……
师:近来的新闻里,我经常听到这样一个句子:“钓鱼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不容侵犯。”难道“这片土地”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好,就让我们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悟“神圣”的意思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词。(5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嗡嗡、麋鹿、骏马、雄鹰、 潺潺、松脂、婴儿、眷恋
3.这片土地是指哪片土地?
生:是印第安人的领地。
三、研读1-3自然段,理解“神圣”。(8分钟)
1、提问:这片土地的“神圣”体现在哪里?带着问题,读文段。
生:“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抓住“圣洁”,理解内容。
让学生潜心默读,理解“圣洁”——神圣而纯洁。
3、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我们”对待对待这片土地是什么态度呢?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它们。是啊,西雅图极力描绘的美景,都是纯洁的,原始的,天然的,没有人工的痕迹,没有人为的破坏。而正是因为在印第安人的心中,土地是“神圣”的,所以他们敬畏自然,和大地上的万物和谐相处,视植物为“姐妹”,视动物为“兄弟”,以主人的身份去守卫自己的家园!)
在这里,西雅图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4、提问: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5、再读2-3段,应读出什么?(读出这片土地的美丽,读出热爱之情)
齐读。
交流朗读的感受: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
6、师:是呀!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印第安人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四、研读课文4—8自然段。(15分钟)
1、学生朗读文段。
2、这几段中,有一句反复出现的话,请大家找出来。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引导疑问:读了这句话大家有疑问吗?
既然这片土地对于印第安人是那么神圣,他们是那么热爱自己生存的土地,为什么要“转让”?
3、了解背景:这片土地是印第安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他们部落的领地。白人入侵,使印第安人逐步失去自己的领土。1851年,美国政府又以金钱购买为由,要印第安人放弃这片土地。身为酋长的西雅图已无力拒绝,只能转让。
4、再读文段(5、7、8段),应该读出什么感情?(热爱、留恋、不舍、眷恋)
生读。
5、也许大家还有疑问,为什么他们不反抗?不通过战争来保卫领土?
引导学生了解,白人占领印第安领地是不争的结果(要么战争到底,结果是死,土地万物也会遭到战争的破坏;要么放弃土地,迁居别处,但土地万物会得以保全):正因为印第安人对土地心怀虔诚,所以他们才选择放弃,借以保全土地及万物。此时的放弃,是的保护!
此时的放弃更能折射出这片土地在印第安人心中的“神圣”地位。“神圣”一词在这里是如此意味深长!
6、我们再读文段,还应读出什么感情?
要读出西雅图被迫离开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时的无奈、酸楚和不舍,声声叮嘱,声声悲怆!
生再读。评价。
7、小组探究:为什么“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呢?
全班交流,明确:这句话是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这句话反复出现,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8、提问:在即将离开这片土地时,西雅图叮嘱白人要怎样做?要怎样对待这片神圣的土地?
(1)善待河水。“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2)善待空气。“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你们要照管好它”
(3)善待动物。“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五、研读课文9-11段(7分钟)
1、读文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一谈,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2、师总结:
3、同学们,我们终于明白,以西雅图为代表的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已不只停留在慨叹部落领地丧失的无奈,而上升为对大地母亲的深厚感情!
他们呼吁,人类应还大地以“神圣”,应“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及大地上的万物,从而保护人类自己。其实,“神圣”的绝不应仅是“这片土地”,而是整个大地!心存“神圣”的也不应只是 “我们这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西雅图的演讲让我们为之动容!
3、齐读文段。
六、总结升华(5分钟)
1、大家猜测:白人听了这样的演讲,有没有被打动?
的确,(出示图片)西雅图的演讲感动了白人,他们决定把这片土地命名为“西雅图”,这座城市被称为“常青城”,永葆生机与美丽!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牢记着西雅图的这句话: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培智语文教案四年级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老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
太容易破碎: 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培智语文教案四年级3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幻灯)
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注意“龄”的读音(板书:宋庆龄)齐读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
(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
(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学习1-3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
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
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
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
(2)让我们也走近这两棵樟树。(齐读第1-3自然段)
过渡:学到这里,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不在第1小节开门见山地说这是两棵樟树,却要到第3小节才告诉我们这是两棵樟树呢?http://www.520xy8.com/article/
(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1-3小节,边读边思考
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没有在一开头就点明”樟树”,为的就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直到第3小节才揭示出这是两棵樟树,为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两棵树的与众不同,并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内容: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小节却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再完整读读这三小节,细细体会一番。把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这个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一一藏入脑海。
(4)齐读第1-3自然段
那宋庆龄又为什么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来探究。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1、2、3自然段
3、继续了解宋庆龄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读课题)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宋庆龄奶奶,(板书:宋庆龄)也知道了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可宋奶奶却说(幻灯,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什么树呢?
生:这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
对,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幻灯)可令我们不解的是,像宋奶奶这样地位高的人,什么没见过,为什么会舍不得两棵樟树呢?(幻灯)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原因好吗?
话题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幻灯)
二、学习新知,感受樟树特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第5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幻灯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小组合作,初探究竟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大堂交流:小组汇报(随机幻灯出示,帮助理解词汇)
答案预设:a、学生抓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谈:枝干粗壮、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B、学生抓樟树的可贵之处(品质)谈: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同学们讨论好了吗?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小组觉得宋庆龄不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随机理解:枝干粗壮、树叶稠密、蓬蓬勃勃)
3、教师小结,出示学生讨论的要点
(二)精读感悟,明确细因
1、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一
师:让我们细细来看这第一个原因(樟树外形与生长特点)
(幻灯出示图、文)
出示第4自然段: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枝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1)指名读。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美丽)学生交流。
请你也来读出它的美丽,你还感受到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命力旺盛、顽强)(随机理解: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情感读句)
(2)课文用了“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告诉我们什么呢?
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不管遇到怎样的环境和遭遇,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能读出它的顽强?指读。
(3)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棵樟树的美丽与顽强。(齐读第4自然段)
(4)指导背诵:现在知道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之一了吗?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幻灯)
2、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二
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所说的第2个原因。
(1)、指名读第5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引导学生感受写作方法:比较)具体说说看呢。(理解繁衍)
哦,怪不得宋奶奶对这两棵樟树情有独钟了,原来——(幻灯出示文: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同学们,这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啊?(板书:香气)(永久保持)那是多久呢?一年?十年?一百年?是啊,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幻灯、引读)只要——(幻灯、引读)也就是说,这香气能够——(板书:拒虫)
师:那么,当人们把樟树木制作成家具的时候,也就保护了里面的衣物。(板书:护物)
2、同学们,你们分析得真对,这的确是宋奶奶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又一个原因。你们看作者赞美樟树的时候,先写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内,再写它的可贵之处,也就是它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幻灯)(集体读: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宋奶奶不愿搬家情有可原,可天下樟树那么多,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1、(幻灯揭示话题2: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是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宋奶奶。
2、揭示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幻灯)
资料一:宋庆龄就如樟树蓬蓬勃勃。
资料二:宋庆龄就如樟树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这里的虫就是——(板书:敌)
是啊,宋奶奶一生——(幻灯)
3、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了吧。(完成板书:樟树——香气——宋庆龄)那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宋庆龄故居,也来留个影作个纪念吧。(幻灯,齐读第6自然段)
4、介绍写作方法
现在我们再来想想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的原因,就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吗?就是因为它香气拒虫吗?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这两棵樟树看成了自己,她要像樟树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民。(板书:民)学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樟树吗?对,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喻)
过渡: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用得很多,看(幻灯)
四、拓展延伸
1、揭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师读,诗中写的事谁?(指名答)
这个地方她在诗中是梅花,实际上是宋庆龄、王庆龄、张庆龄等革命者。
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
2、揭示陈毅的《咏松》
(指名一排读)写的是松树,松树代表谁呢?(宋庆龄,或者所有的革命烈士)
同学们,借物喻人的诗、文章还有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去读读矛盾写的《白杨》,研究一下它写的又是什么?
推荐阅读:《白杨》——矛盾
3、(幻灯)老师模仿毛泽东的词自编了一首,我们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卜算子·咏樟》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宋庆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用上“无论……总是……”、“只要……就……”仿照课文第4、5自然段写一种植物。
培智语文教案四年级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网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认识筏子,认识艄公,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走进了网络,网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网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本文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教学过程: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让学生在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讲出自己心中黄河的印象。(板书黄河)
接着引导学生点击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很自然地由文本走进网络,再由网络走进文本,达到文本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也被充实而又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深深吸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样子,之后出示图片再认识艄公,原来梢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呀,这样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板书:主人
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先收后放”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延伸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内心定有千言万语,指导学生点击梢公的视频,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让学生尽情吐露自己
的心声,表达出想要对艄公说的话。
2、再通过教者的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3、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人,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他们的资料。
(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走进网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课后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也培养了他们课后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网络世界的无穷奥秘。)
培智语文教案四年级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曼德拉在监狱中的生活,感悟其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曼德拉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媒体: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分段。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我的菜园。
2、释题。
“我”即“曼德拉”(1893—1981),是南非人民民主运动的杰出领袖,是南非历第一位黑人总统,1993年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曼德拉的人生经历中,曾经有过27年的监狱岁月。
菜园:种蔬菜的园子
3、激发兴趣:对于我们许多同学来说,菜园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地方。在城市的郊区和农村,许多人家都有种菜的土地,那就是他们的菜园。
简单的说,菜园就是种蔬菜的地方。即使是自小生活在城市的同学也知道,每天从菜场买回来的蔬菜,都是从菜园运过来的。种菜的人一般都是最普通、最平常的人,他们种菜,是为了生活;菜园,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块土地。曼德拉并非寻常之人,为什么他也有自己的菜园,还要亲自种菜呢?我们读了课文,就能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不寻常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三读课文,划分段落。
课前布置预习查字(词)典:情有独钟苦役呵护戏谑慰藉
2、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下列词语:__ 苦役 垃圾 呵护 争取 允许 情有独钟 监狱 辣椒 慰藉(jiè) 收获 宽敞 意义 放弃 拒绝 戏谑(xuè) 纠正生字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见上述预习内容)
3、认真朗读全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默读课文,练习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曼德拉终于获准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
第二段(第4——8自然段)曼德拉开辟菜园的过程和对耕种的情有独钟。
第三段(第9自然段)曼德拉在耕作菜园中悟出的深刻道理。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狱:说出间架结构及笔顺。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词语(见练习册)。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曼德拉在监狱中的生活,感悟其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曼德拉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2、曼德拉在获准开垦菜园之前处境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当时是一名囚徒,从结束苦役后只能在“监狱内的院落里做一些事情”中看出来。他的处境也非常苦,度日如年,从“艰难”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3、为了给自己监狱中的生活找些慰藉,曼德拉又是怎样做的呢?
4、为了给“每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慰藉”,曼德拉多年来一直坚持“要求__允许”他“在狱中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最终,__做出了让步”。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曼德拉是怎样的一个人?(极为坚强的人)
5、齐读
(二)第4至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曼德拉是怎样开垦菜园、选种蔬菜的?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他对菜园情有独钟?
2、交流要点
(1)菜园所在地“土壤干燥,乱石丛生”,为了“给作物腾出生长的空间”,他“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曼德拉选种的蔬菜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里也能生长的西红柿、辣椒、洋葱。
(2)从以下描述可以看出曼德拉对耕种菜园情有独钟。
①“早在福特哈尔上大学时,我就在一位教授的菜园里种过菜。”
②“辛苦的脑力劳动之后,我就到菜园里去,沉浸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之中,自得其乐。”
③在监狱大院的“不停挖掘”,使得“一些朋友戏谑我生来就是一个矿工。”
(这表明:开辟菜园的工作是异常艰辛的,犹如开矿一样。曼德拉开辟菜园是异常投入的。)
④“我开始订阅有关种菜的书籍,学习各种耕作的技术,了解各类化肥的使用方法。”
⑤“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3)指导朗读
3、第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深化)
(3)曼德拉认为对一个领导人来说,应该从耕种菜园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能具体说说这是个怎样的道理吗?
(4)齐读
三、合作探究课题
(1)曼德拉的菜园有些什么特点?
(2)曼德拉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要求__允许他在狱中的院落里种这个菜园?
(3)从一个的角度看,曼德拉在耕种菜园的过程中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先要有播种、观察、耕耘,然后才会有收获。忠于职守,尽心尽责。领导要悉心呵护人民群众,群力击退敌人,全力挽救能够争取的一切,全力清除影响成功的一切障碍。)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
2、完成本课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默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曼德拉为菜园做了些什么?他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2、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坚忍不拔乐观向上)
三、作业
每课练
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生本教案五篇2023-07-24 02:24:15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五篇2023-07-08 01:21:34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五篇2023-07-09 04:38:59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2023-07-16 10:28:53
四年级下语文鼎尖教案五篇2023-07-22 03:06:1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五篇2023-07-11 04:51:5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高中父与子读后感作文800字五篇2023-07-17 13:49:10
高三基督山伯爵满分作文1000字左右五篇2023-07-15 05:55:46
专题片疫情大考中国答卷观后感范文五篇2023-07-23 08:27:40